同事x打算一个人去青岛玩。
出发前就心心念念了很久,找上司批长假,准备了适宜的衣物,提前买好机票。
我们都很羡慕她可以去远一点的漂亮的地方放放风,但嘴上总揶揄她说,是不是要去见心上人呀。然后,收到她无数的白眼。
出行的日子到了。她在我们都已入睡的凌晨前往机场,奔赴她的目的地。
过了几日,我们接到她的家人的电话,说是联系不上她,手机一直关机,想问我们有没有她的消息。
自然是没有讯息的,她的假期还没有结束。
挂掉电话后,我给同事×打了电话,发了微信,均是久久没有消息。你知道那种感觉吗,找不到一个人的感觉。除了手机、微信等基本通讯方式,我好像……根本没有办法联系上她。
隔了两天,同事x在微信上给我回信。大致是那段时间通讯设备不畅,所以没有办法联络上她。我们简短寒暄过后,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感叹,你看,一个人失去联系可以如此简单。
网络发达时代,使我们的联系变得无比便利的同时,我们好像也只能依赖手机才能联系到一个人。一旦脱离了这个载体,我们……该如何找到对方。
我想起电视剧里常有的“寻找”剧情,基本上台词都是,你想想他平时最爱去哪,或者,他经常会去的地方是哪里。然后众人火急火燎地到处寻找,终于在某个河畔或者公园里找到静坐发呆的主人公。
但是,这种“找到”好像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建立在“足够的了解”之上的。
我和同事w在办公室里焦急的很大原因是,我们根本不知道,x会去哪些景点玩,她会住哪家酒店,她在青岛朋友的联系方式是什么。除了知道她去往何地之外,我们对她的旅程一无所知,以至于那种突然的“不见了或者无法联系感”出现时,我们能做的就只剩下焦急的等待下落。因为不了解,所以无能无力。
有些惆怅,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人突然失去讯息,我们是否可以从对他的了解中寻得蛛丝马迹,得到一点点的机会去找到他。
还是说,只有到那时我们才知道,原来,我对这个人好像一点也不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