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数组其实是挺严谨的,说白了就是在“编译的时候通过增加强制类型转换的代码,来避免用户编写出可能引发ClassCastException的代码”。这其实也算是Java引入泛型的一个目的。但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问题出现了:如果允许了泛型数组,那么编译器添加的强制类型转换的代码就会有可能是错误的。
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的代码使用了泛型的数组,是无法通过编译的
GenTest<String> genArr[] = new GenTest<String>[2];
Object[] test = genArr;
GenTest<StringBuffer> strBuf = new GenTest<StringBuffer>();
strBuf.setValue(new StringBuffer());
test[0] = strBuf;
GenTest<String> ref = genArr[0]; //上面两行相当于使用数组移花接木,让Java编译器把GenTest<StringBuffer>当作了GenTest<String>
String value = ref.getValue();// 这里是重点!
上面的代码中,最后一行是重点。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的介绍,“String value = ref.getValue()”会被替换成“String value =(String)ref.getValue()”。当然我们知道,ref实际上是指向一个存储着StringBuffer对象的GenTest对象。所以,编译器生成出来的代码是隐含着错误的,在运的时候就会抛出ClassCastException。
但是,如果没有“String value = ref.getValue();”这行代码,那么程序可以说没有任何错误。这全都是Java中多态的功劳。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上面代码中创建出来的GenTest对象,其实无论value引用实际指向的是什么对象,对于类中的代码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因为在GenTest类中,这个对象仅仅会被当作是基类型的对象(在这里也就是Object的对象)来使用。所以,无论是String的对象,还是StringBuffer的对象,都不可能引发任何问题。举例来说,如果调用valued的hashcode方法,那么,如果value指向的是String的对象,实际执行的就是String类中的hashcode方法,如果是StringBuffer的对象,那么实际执行的就是StringBuffer类中的hashcode方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即使支持泛型数组也不会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最多就是可能引发ClassCastException。而且平心而论,这个还是程序员自己的错误,实在算不得是Java编译器的错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确实是个巨大的讽刺:泛型是为了消灭ClassCastException而出现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它自己却引发了ClassCastException。咱们中国人把这个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制定JSR的那帮子人可能没学过中文,但是他们肯定是发现了这个令他们纠结的问题。被标榜为Java 5重要feature的泛型竟然陷入了这么一个怪圈。于是,他们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某个角落的会议室内,悄悄的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不支持泛型的数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