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一天半的时间吧,闲逛在布鲁日,走走停停,逛逛买买,漫步在这座中世纪小镇的惬意里。
走出火车站的时候,一下子就感受到布鲁日的静谧。一辆公交巴士静静地停在站台边,寥寥无几的乘客上上下下。马路上鲜有车辆,对面的绿荫小径,一对老夫妻在长椅上坐着,肥肥的小灰鸽懒散地踱着步,偶尔两声鸟叫传来,清澈如洗的蓝天,葱葱郁郁的绿地,恰似童话的前奏。
火车站里涌出的游客,给小镇带来了一丝喧闹,增添了几许生机。我背着书包,跟着谷歌地图,先探路去酒店,歇歇脚。火车站在小镇的外围,越往里走,嗅到了越多的生活气息。一排排精致小巧的餐厅,白天也开着温暖的灯,露天的桌子上坐满了人,近午的阳光已经很盛了,大片大片地挥洒在他们的白皮肤上,这让我一个涂着厚厚防晒霜,还撑着伞,还是会晒黑的人羡慕坏了。穿着围裙的服务生,很可爱,忙碌地端着盘子,来来回回。我在一块写着Menu的小黑板前停下看了一会,就认出了Mussel。比利时青口贝,也叫“海虹”,“淡菜”,据说是比利时的国菜,很多餐厅都会有这道招牌。黄澄澄的啤酒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人们慵懒地靠在椅背上,饮着酒,畅所欲言。恋恋不舍地走过这一排美食诱惑,我摸索着到了酒店。
这是一家温馨僻静的小酒店,店主是一个绅士温润的白胡子大叔,写得一手漂亮英文。他耐心地给我介绍了小镇的各景点,不疾不徐,就像布鲁日小镇那样,温暖娴静,遗世而独立。我想,这里的居民大概也是这样吧,安稳闲适地过着自己的日子,默默守着这个中世纪小镇,不闻风雨声。
酒店房间干净温馨,大大的一张床,又软又暖,阳光钻过玻璃窗,偷偷地赖在床单上,留下淡淡余香。
放下了行李,洗了脸,我就迫不及待出门了,不想错过布鲁日每一个美妙的时刻。
小巷子里,青石板路,不像水泥路那么平整,却唤起了儿时村子里赤脚奔跑的记忆。路两边的矮房子,静静地矗立着,锯齿状的房檐,褪了色的墙砖,无不刻画着尘世的风霜。街上几乎没人,周日商店也关门了。“哒哒哒哒”,一辆马车缓缓与我擦肩而过,马蹄声回荡在幽长的巷子里,像是一下子穿越到了中世纪,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哥特式的建筑,欲说还休,他们见证了布鲁日的黄金时代。14世纪的时候,布鲁日已经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商业中心,连接地中海与北海贸易的枢纽,羊毛,香料,金融和艺术空前发展,一大批艺术瑰宝厚厚地积淀着,给这座小城蒙上了神秘,文艺的面纱。
虽说墙瓦已然斑驳褪色,但布鲁日仍是那个五彩十色的小镇,火红的屋顶,白的黄的外墙,灰蓝的塔尖,亮橙的车轮,青绿的草地,雪白的天鹅,碧蓝的天空,深绿的湖水,童话般的斑斓,令人沉醉,置身其中,心情都不由得明亮温暖起来了。
看过《In Bruges》这部电影(又叫《杀手没有假期》)的人,一定都对布鲁日钟楼Belfort,印象深刻。这是一座中世纪钟楼,某种意义上就是布鲁日的标志。它高83米,由47个钟组成的编钟,每15分钟响一次。钟声厚重庄严,唤起人们对遥远年代的追思和梦想。据说,当年拿破仑兵临城下,这47座大钟同时响起,竟淹没了法军的隆隆炮声。
钟楼可以凭门票进入,登顶俯瞰整个布鲁日。由于楼道过于狭窄,进出人口必须严格控制,出一进一,排了好久的队,我才踏上了登顶的台阶。路漫漫其修远兮,366级台阶,只能硬着头皮爬。楼道很窄小,楼梯几乎是垂直的,楼身的石块也是斑驳残破。楼梯的弧度非常大,越往上,几乎每爬一级台阶,要抓着栏杆大转身。要是碰到同时下楼的人,那真是“举步维艰,进退维谷”了。这366级台阶,似乎怎么也爬不完。。。
见到出口的那一刻,我的腿控制不住地瘫软了,大脑也快缺氧了,只剩不停地喘气。幸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窗口看下去,好似一片火红的枫叶林,些许绿树点缀,娟娟细流环绕。布鲁日的红顶房子真多,这可不是童话般的天真吗。真的很享受这种一眼望到天边,万物尽收眼底的开阔,脱离了自我看大千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忙碌与美好。“咣——咣——咣”,钟声响起来,就在头顶,简直是震耳欲聋。我懵了,都忘了捂紧耳朵。
钟楼的出口,正对着市集广场。此时午后,广场上已是游客成群,热闹非凡。广场上的餐厅多的数不过来,一排排彩色小房子里是各色各样的美味,露天的餐桌上,全是喝着啤酒聊天的人,阳光灿烂的周日午后,就是要这样慵懒地坐着,什么也不想。在这样的慢节奏中,我也不觉放慢了脚步,信步闲逛,走走停停。
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一大片灰蓝色的建筑,威严气派的省政府,旗帜飘扬。看着屋檐上点缀的一扇扇红色的小门,尖尖的塔顶,庄严中又富有童趣,就像童话里的城堡,浪漫又神秘。
在这个“北方威尼斯”,随处可见桥,“Brugee”就是荷兰语“桥”。沿着运河走,过了一座座桥,以后我就可以炫耀地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游船码头就在桥下,小艇载着游客们徜徉在小小的水道里,环绕布鲁日。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圣血教堂。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装着基督受难圣血的水晶瓶,就保存在此。教堂外面看着就很肃穆,古朴的墙柱上面守护着金色的卫兵,从大门望进去是黑魆魆的一片,神圣又神秘。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我慢慢走了进去。教堂里有不少游人,但是仍旧很安静。彩绘的玻璃窗,折射着阳光,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像一个个肃穆的教徒,典型的宗教氛围。大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下面,供放的就是圣血了。我调整了呼吸,缓缓走过去,看着已经干涸的血迹,存放了几乎十个世纪了,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相信看过《达芬奇密码》这本书的人,对耶稣神性讨论和圣杯的传说都难以忘怀。在此时,我相信,耶稣是个人,一个胸怀大爱的圣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堂,却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历史的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走出幽暗的教堂,迎接我的是蓝天白云,这沉重的心情也忽然明朗了。阳光愈发明媚,洒在屋顶上,耀眼地闪烁着。没走两步,市政厅映入眼帘。它跟省政厅略有相似,却更加活泼,浅白的墙身,镶金的窗沿,更显奢华。
钻进一条窄巷,寻得片刻阴凉。大大小小的商店,琳琅满目。看着这红红绿绿的装饰,不禁遥想,圣诞节时的布鲁日,该有多美。布鲁日仿佛就是儿时童话书那样的圣诞小镇,到处张灯结彩,圣诞树上挂满礼物,雪花漫天飞舞,孩子们奔跑嬉笑,白胡子圣诞老人在身后守护。
走着走着,被华夫饼的香味迷得走不动道了。比利时是华夫饼之乡,松软热乎的华夫饼,配上细腻的糖霜,真是停不下来。我点了原味华夫饼,直接就上手了,无视鸡肋的小叉子。
布鲁日的华夫饼,看起来其貌不扬,口感却十分细腻。布鲁塞尔的华夫饼,鲜艳夺目,却失去了华夫饼最根本的味道。
吃饱喝足之后,我又开启了游走模式。一路拍拍停停,每条古老的巷子都有着中世纪的痕迹,马车不时擦肩而过,路边的美食店,温暖忙碌。
布鲁日的四月天,已经有点热了,走到爱之湖公园的时候,我已微微出汗了。但一看到大片的绿草地,成荫的树群,我就秒变“绿色心情”,浑身都有股舒爽的凉意,就像冰镇的比利时啤酒,沁人心脾。一群肥肥的白天鹅踞在绿草地上,偶尔几只起身拍拍翅膀,湖边还有几只懒懒地划着水,它们也在享受午后阳光。一方水土养一方“鹅”,布鲁日的天鹅也像布鲁日人,安安静静,与世无争。见过了哈尔施塔特“不食人间烟火”的天鹅,自带仙气又飘逸灵动,是大山大水中的灵气,让人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布鲁日的天鹅,让我看到实实在在的生活,触手可及。
在爱之湖公园散步的人很多,我也随意地走着,好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绿树掩映下,一座砖红的城堡坐落在湖边,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一时间,我竟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好想让时间停在这一秒。
四月微风,裹挟着爱之湖的浪漫气息,拂面而来。沉醉不知归路,我躺在草地上,似乎摸到了大自然的脉搏。鸟语花香环绕,碧水青草绵延,就像这一刻的太阳,生机勃勃又柔情似水。我等呀等,想看看布鲁日的落日,硬是坐到了晚上8点,等到的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太阳,挂在天空中,狡黠地望着我笑。欧洲的春夏,白天出奇的长,应该是纬度高的原因。无奈起身拍拍屁股,我往酒店走回去。
走了一天,也确实有点累了。回到酒店,我洗了个脸,在窗前坐了一会儿。窗前的大树,茂密葱郁,里面应该藏着不少小鸟儿,嘹亮的鸟叫声不绝于耳。远处高高低低的小房顶,被柔和的余晖笼罩着,太阳这时候该下山了。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儿时,在场上贪玩到天黑,从田埂上往家跑,追着晚霞,远处的村子都染上了柔和的金辉,太阳慢慢躲到村落后面,直至消失不见。我在这个一万多公里以外的小镇,竟然寻到了家的感觉,久违的儿时美好回忆涌上心头,很久很久都不曾体会了。现在的老家,已经快要面目全非了,曾经的碧波荡漾的母亲河变成了半个垃圾场,大片的农田被养殖户承包,挖空做了鱼塘,朴实的田埂全都铺成了平整的水泥大道。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是我却好像失去了心底最宝贵最舍不得东西。或许是我矫情了,但我希望,布鲁日永远不会变。
夜幕下的布鲁日静谧安详,灯光也不多,我躺在柔软的大床上,缓缓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了,要赶车回去法兰克福啦。向白胡子店主告别之后,我走去了火车站。一天的时间,好像真的太短了。我在火车站外驻足,就像来时那样,细细地打量着布鲁日。小镇安安静静,似乎也在目送我离去。突然有点舍不得了,就像舍不得对于老家的回忆,那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永远是那么温暖。我想我还会回来的。
火车缓缓驶离布鲁日,小镇与我渐行渐远。
布鲁日,愿你,永远纯真如童话。
201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