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几时起,我给幸福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定义,也许是自以为是的经过所谓的理性思考的结果。我认为,一切形容词都是比较出来的。比如,身高180cm的人比身高175cm的高,但在185cm的人面前就是矮子。比如,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在猎豹面前就是慢。再比如,千万富翁在思聪他爸面前,就是穷人一个。所以,我得出结论就是,幸福亦如此,你事事比别人好才是幸福。为此,我还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例证。就是,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条件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有更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因为过去人们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人与人之间差距不大。但现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为别人有我没有,才导致了不幸福不快乐的感觉产生。于是在生活中,往往会对一些自己的事物不免拿出来和别人比较,既带来动力,也带来不快。
2017年的3月中,学霸猫分享了一堂心智课程,其中最后一个部分,颠覆了我对幸福的认知。虽然她并没有谈到幸福,而是谈到了欲望。现代社会中,很普遍的一种人的心理就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这种和别人比较的心里,是一种欲望。不由得我想到了我对幸福的理解。原来,我要去和别人比较的心理源于欲望,而不是对幸福的追寻。顺着这个继续深思,我终于颠覆了我对幸福的理解,给幸福重新下定义。
谈到欲望,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它是个贬义词。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这是网络各种百科给出的定义。欲望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个中性词。欲望作为一种生物本能,是驱使人们努力的源动力。没有欲望的存在,人类社会不可能进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横向上,人们可以追求的物品、服务、权利等等种类变多了;纵向上,所追求的东西的价值的高低也逐渐拉开了差距。拿衣装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穿衣可以搭配出各种不同风格,同时同样款式、风格的衣服也由于品牌不同,价格从几元到几万元甚至更贵。这两个原因激发了人们想要拥有更多,拥有更好的欲望。
但痛苦的是,人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不可能完全实现“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它能完美的解释为什么所有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你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帮助你获得有限的东西,满足你有限的需求。学霸猫推荐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中的女主是个非常好的写照。剧中有一句女主心理活动“我两边都想要”。有人说这是女主最好的时刻,我却觉得这是女主不幸福的开始。女主在最初,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放弃了最纯真的爱情;被高富帅的男友甩后,终于靠当小三过上了想要的物质生活,却又羡慕起结婚的朋友;找到了经济基础还算可以的丈夫,两个人却不怎么志趣相投……两边都想要,却总是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就像小时候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狗熊掰棒子”的故事的重演。
我推翻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并不是幸福,这是一种欲无止境的表现。幸福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没法比较。幸福是一个名词,是由很多个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的合集。家庭、工作、健康、财富、权利等等。就像足球经理游戏的球员属性图一样,你不可能在所有能力都达到巅峰。
这是网上找到的足球经理里面球员的能力。虽然图片模糊,但属性图还算清楚。这些顶尖球员,强如梅西、C罗者,也有其不如别人的地方。作为前锋,自然会投入更多时间到练习进攻能力而不是防守能力。想到我们每个人,莫不过如此。广度上,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被你拥有,在一个或者几个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必然会影响你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而欲望的满足在某种程度上是和投入正相关的。深度上,不仅与投入的时间、精力正相关,还会受到个人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个子矮的人成为篮球明星的难度更大,20岁开始学钢琴的人也基本不可能成为大师)。幸福就像上面的球员能力图一样,是多方面的元素加总。有的元素,你要放弃,你放弃的原因是为了在其他元素做的更好。有的元素,你要对自己的顶部位置有一个客观判断,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而不是比别人好。我在这里姑且称对这个元素顶部的判断为欲望指数。前面说的要放弃的元素的欲望指数几乎可以视为是0。
列个公式更容易理解,仅仅为了理解,而不是给幸福明确的定义。因为幸福是不能用理科生的逻辑来解读的。
幸福=元素a x a的欲望指数+元素b x b的欲望指数……
每个人的元素a和元素b都不尽相同,其指数也各异。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你要追寻的,是属于你所特有的幸福。利用有限的资源,用机会成本的思维,编织自己的幸福属性图。而不是把自己丢入茫茫人海和欲海,去和所有人比较。这样只会迷失自己,丢掉自己的幸福。
想通这些,突然觉得幸福感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