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个人觉得和我们目前的行为有些联系,分享一点儿个人浅谈和愚见: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农夫家里有两个木水桶,每天他都用水桶去河边挑水,然后会仔细的清洁水桶、经常给它们涂油防蛀。其中一只水桶侧边有一个小洞,农夫每天挑水回来,完好的那只木桶里的水就是满满当当的,而有洞的那只木桶只能带回半桶水。农夫却毫不在意,每次都是两个桶同等对待,长此以往,有洞的那个桶认为自己对不起主人,心理起了波澜。一次它在跟另一个桶说话时,说到了自己的自责,也奇怪为什么主人不把它身上的洞修好堵上。不巧它的话正好被主人听见,主人就对它们说“明天去挑水时,你们都看一下沿途的风景”。结果第二天,水桶们发现:每天有洞的水桶经过的那边道路旁锦花绣草、铺青叠翠、草长莺飞,而完好水桶经过的那边却寸草不生,荒芜萧瑟,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看到这里,我思考着:论种庄家我们肯定不如农夫,论教育孩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其实农夫每次在清洁、护理木桶时,他早就发现了水桶上的洞(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在水桶每天挑水都只剩半桶不如同伴时(孩子的考试成绩和个人行为),但他从未加以责备。在水桶自己觉得自卑、自责时,却及时的从侧面加以引导,让两个木桶自己去发现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它们原因和答案。
每个孩子的能力类型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做家长的要是能把他的特点摆在正确的地方,特点就会变成优点。骏马能力强,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物,渡河不如舟。骆宾王5岁作《咏鹅》我们称其神童,齐白石四十岁才表现出画画的天赋、六十八岁因画虾而享誉中外闻名天下,难道我们就不称之为大师吗?寒冬腊月盛开的梅花就比春、夏盛开的花朵缺少香味?
好多道理说起来都懂,做起来却难,那是为什么呢?只因“臣妾做不到啊”!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学习不够?能量不足?欲待他人之摄,必先有摄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必先有服人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