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大选择时,我们到底应该理性选择还是依据自己的喜好?
先讲两个故事
1.
我想起朋友提到的一个女孩。
高考后听了父母的话选了法学专业,因为这是父母权衡利弊的结果:法学好啊,就业率高啊,有面子啊。
然而这并不是她喜欢的专业,她想学服装设计。小时候特别爱给洋娃娃设计衣服,家里有的服装杂志不计其数,每当看到服装发布会都是特别兴奋、特别开心。
大一很快开学了,女孩每天上着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觉得生无可恋。明明也没干嘛,却感觉很累。她想转专业,但不符合条件。
直到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了。退学,复读,准备重考服装专业。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家人都觉得她疯了,父母跟她的关系从此弄得不可开交。
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美术基础要从零开始学、文化知识要重新捡起来......复读的那一年要做的真的太多了,她的白天几乎被培训班占满了,晚上还要挑灯夜读。几乎睡不了几个小时,就要爬起来继续学习,还有几次因为睡眠不足而晕倒.....那一年真的很苦。
最后她考取了北京服装学院,如愿的读上了梦寐以求的服装专业。怀着自己对服装设计的热爱,她不懈努力,最后成为了一家名企的服装设计总监。
她后来是这么说的:在学不喜欢的课程时,她感觉自己每天都像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精神,明明什么也没做,却了无生机,死气沉沉,每天都是煎熬;走上服装设计这条路后,虽然很辛苦,但也只是身体上的疲劳,内心却非常的开心,不断的期待自己的成长,每天都在憧憬着更好的明天。
2.
我有个哥们叫阿乐,家里条件不错,父母都是高知分子。
慢慢到了适婚年龄,家里便开始有了催促,常说:小蒋不挺好的嘛。
女孩小蒋确实挺好的,是阿乐的中学同学,硕士毕业,家境殷实,她爸妈和阿乐爸妈还是好朋友,四人经常一起出去玩。两家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其乐融融。
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两人开始恋爱了,不久就走入了婚礼的殿堂,大家都说:这小两口会很幸福。
婚礼现场我也去了,真心替我这位哥们开心。
谁知过了几个月,阿乐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离婚了。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震惊了,打了个电话给他。
我:哥们,结婚才8个月就这样了,你这是演哪一出?!
阿乐:你不知道啊....我还是无法爱上她。
原来阿乐和小蒋刚在一起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对她没感觉,但确实小蒋家条件也不错,两人门当户对,双方父母也很赞成。阿乐一狠心想:家里条件好就行,感情可以再培养嘛。他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小蒋恋爱直到结婚。
婚后的阿乐每天都很压抑,都不开心。他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爱上小蒋。小蒋是喜欢阿乐的,却发现阿乐像石头一样的对她不冷不热,两人婚后经常哭哭啼啼、大吵特吵。直到有一天,阿乐想通了:他无法想象要这样过一辈子,最后下定决心离婚了。
阿乐最后说:对于小蒋,他深感愧疚。也许当初就不该结婚,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与其两人在一起死气沉沉,不如放弃,都去寻找各自真正的幸福。离婚后的阿乐,一直单身,但在生活上再次找到了新的生机。
3.
我们以为所有的决定,只有经过权衡利弊后才是最好的选择。偏偏事业、感情这些人生无比重大的选择,理性计算的结果往往不那么好。
盯着“高薪职业排行榜”选专业的人通常碌碌无为,过于在乎相亲对象的条件而结婚的人往往不会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喜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潜意识,不是意识能够控制的。我们不能够跟自己说“你应该喜欢它”,就有所改变。比如,一个非常害怕蟑螂的女孩子,让她默念一万遍“我不讨厌蟑螂”,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喜好吗?这是不可能的。
像事业、婚姻这种人生重大的选择,有个特点——就是选择的影响时间一般至少好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我们做出选择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受它的好和坏。一旦作出内心不喜欢的选择时,我们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的克制自己的潜意识、克制自己的本能,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痛苦的事。一个人长时间内都感觉不幸福,那么就会死气沉沉,这也就是违背内心选择的代价。
所以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我建议不要太过计较得失,而是多发自内心的问问自己:我能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这个选择。
即使别人觉得这个选择“不划算”,你也不必听他们的,因为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以,人生不能一切都由理性去选择,“我喜欢”也很重要。
愿你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