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成都49中,高二学生,在上学两个小时后,在教学楼一跃而下,结束了16岁的生命。
跳楼之前,监控拍到他在负一楼泵水房数次割左手腕。
去年6月,他和好友在QQ聊天中提到:天天想着四七九中,一跃解千愁。
然而,经过调查,他在学校并没有遇到校园欺凌,他的成绩突出,很有希望考一本,在家长眼中,他平日有说有笑,对自己的学习很有信心。
在学校眼中,他的心理测试很健康,看不出什么征兆。
在同学眼中,性格比较内向。
谁也没想到,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就不想活了?
父母的悲伤,自是不用说,养大一个孩子要付出多少精力和时间。
是孩子的悲伤和痛苦,是太过隐蔽,复杂,太难以察觉,还是因为他的环境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
最近看小舍得,讲的是家长为孩子小升初而折腾的一部电视剧。
田雨岚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子悠的痛苦吗?
从幼儿园到小学子悠都不敢放松,忙于参加各种培训班,各种奥数竞赛,吃个团圆饭还要被迫背诵上千位数的圆周率。
每次竞赛考试都发烧,田雨岚带子悠去问医生,可不可以考前吃退烧药预防发烧。
别人叫她带孩子去看心理科,她觉得别人多管闲事,还吵了起来。
田雨岚也知道孩子辛苦,但是她也没办法,她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
这个社会的压力已经转移到了幼儿园,转移到了母腹,为了能读到好的幼儿园,得掐着时间怀孕,生产,赶上好时机报名。
前段时间上热搜的“内卷”这个词又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有很多关于内卷的解释,我觉得其中一个评论说得很形象,开始大家都坐着看电影,然后有一个人站了起来看,导致最后大家都站着看电影。
难道大家不知道坐着看电影更舒服吗,可是当大家都站着的时候,你坐着只能看到别人的屁股。
但总有些人,身体不太舒服,电影没看完,他就累倒了。
孩子与自杀念头的博弈,不仅仅是那十几秒钟,或者两个小时,而是长年累月的失望堆积。
强撑了很久,太累了,想休息了。
哪怕是有一点点希望,他们也不至于走上这一步。
这件事一开始的舆论,是因为各种谣言泛滥,激起民众对相关部门的各种猜测。
时至今日的关注点,终于能够重视事情的本质,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会,学校,家长要多关爱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的抑郁症要正确重视。
现在的环境下,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内卷,却没有足够的爱和关怀去治愈。
能好好活着,谁想去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