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当读书笔记吧。
起因是老罗在批判苹果全面扁平化的微博(http://weibo.com/1640571365/B3Ga6rPsO)提到了大牛李剑叶的文章,这么好奇的我自然是点进去看了,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220f14010194et.html
很无奈的是我没怎么看懂,尽管我看了四五遍。主要是不明白开头的Affordance究竟是什么意思,自然也就不明白这和文中的「纹理学说」有什么关系,更别说后面的扁平化化了。
昨天下午细看诺曼老爷子的《设计心理学》的时候竟然遇到了,Affordance即为书里的「预设用途」,给出的解释是「根据我们对外界事物过去所得的知识和经验作用到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
突然一下子想通了。说白了Affordance就是人心理层面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并且是有章可循的。比如一眼看过去,平板是用来推的,旋钮式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这点在HiiD文章《设计的踪迹》里也有提到:「......现代人看到一个平坦的表面,如果刚好时机合适,可能你会自然的坐上去,但通常人在主观意识上不会将平坦与它的 Affordance 直接关联,我们喜欢平坦的表面,我们是对其符号性作出的反应。」
这么理解就说得通了。李剑叶文章开头引用「纹理学说」是一种新理论,一种「人们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认识事物」的新理论,即我们看事物的时候,实际上在看事物的纹理。由这种理论引申出去的是「拟物(Skeuomorphism)的内在逻辑和对于交互活动中助益都是正确的」,而扁平化去除了阴影、纹理、渐变等3D效果不利于人们对于交互理解的「本能」。现在又明白了当时推出iOS7扁平化时苹果官方说的话,大概是现在的用户已经理解了或是习惯了手机界面,用户成熟了,认知能力提升了,不需要拟物来帮助用户理解,而是可以过渡到更高级的体验——诸如扁平化。
原来他们争来争去说的是这个。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扁平化和拟物化之争不是审美问题,而是设计风格合理与否的问题。全面扁平化到底好不好我还没能力说,但我至少知道他们在争什么。
话说回来,设计师写的东西都特么这么晦涩难懂,HiiD也是大牛,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的文字都倾向于描述一种飘渺的感觉......唉你知道对外行来说这样的感觉是很难抓住的,只得让人多读几遍。看就看呗,谁让我不懂。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