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的丽江古城,灯火辉煌,像一个并未居住君王的宫殿。古城里,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竟没有一点深夜的影子。
这是我独自一人来到丽江的第一天。听过了太多关于丽江的传说,也听得了不少它的骂名。可是,对没有经过自己调查或体验的事情是没有资格进行评价或判断的。
所以,榴莲好不好吃,只有自己尝过才知道。
古城真的好吵,有数不尽的驻唱酒吧,和无尽的打鼓乐器坊,可谓是五步一酒吧,十步一鼓坊。相同的青石板街道,却丝毫没有古城的韵味。
丽江的夜冰凉如水,在这春夏之交的时当还是多少让外地人不适应,虽裹了羽绒服,可还是止不住的凉意。
汇入如织的人潮,漫无目的的摆动着双脚,左望右看。不经意间的一瞥,使我停下了脚步。那是在古街的拐角处,由于两旁高墙的投影,那里显得昏暗与不起眼。
而就在这样的角落里,坐着一位老奶奶,在她的面前,有一个箱子支起来的摊子,上面整齐的摆放着苹果,和一包包用保鲜袋装起来的小干果。很显然,她在卖这些东西。
她既不吆喝,也不拦客,就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与这个喧嚣的闹市显得格格不入。当然,也很少有人问津。
我径直地向她走过去,起初她并没有注意到我,直到我在她摊位前站定她才回过神来,微笑着看向我。我笑着问她:
“奶奶,这袋山楂怎么卖的?”
我指着那一包包的小红果。老人笑着摇摇头,用我听不太懂的话讲着,我又问了几遍,才终于明白老人的意思。
价钱是10块钱3包,而小红果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山楂干”,究竟是什么,我真没听出来,只知道那是当地的一种果子。我掏出一百元钱问她:
“奶奶,您有零钱找吗?”
“有的有的。”
说完接过一百元钱,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问我:
“这是真钱吧?”
我点头笑着说是,让她只管放心,保证自己绝不会骗她的。她这才从腰间棉衣下取出来一块包好的手帕,然后展开拿出零钱来,尽数找还给我,还让我自己选三袋红果带走。
这时又过来两名年轻的女孩,问奶奶价钱。奶奶说着可姑娘们听不懂的样子,我就替奶奶向姑娘说了价格。两个姑娘拿了3袋红果,留下20块钱就走了。奶奶看到了急着让他们回来再拿3袋,可她俩笑着回头说不用了,就消失在人群里。
我拿着奶奶给我装好的塑料袋,顺势坐在了奶奶旁边的石阶上,和奶奶攀谈起来。
我这才仔细地打量起这位老人。她穿着绛黑色的棉衣,头上戴着当地传统的头巾,一脸铜棕色的肤色就能让人一眼认出来是当地人。脸上满布的深深皱纹和浑浊的双眼写满了生活的艰辛。
“奶奶,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85了。”
“那您和我爷爷差不多大,不过他已经走了快两年了。”我终究还是没把后半句话说出来。是的,有那么一瞬间,我想我爷爷了。
聊了几句,我知道了奶奶就住在这条路东边那里,离得不是很远,吃过晚饭就背着货物出来摆摊。
问她出来摆摊的原因,老人说在这路旁摆摆摊坐着,看着游客来来往往,心里就觉得高兴,时间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我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看着路上那么多的行人,就觉得他们都在陪着自己,也就没那么孤单了。
“奶奶,您一般什么时候收摊?还是说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收摊?”
“一般到10点就回去了。”
“那回去时这些东西能卖完吗?”
“差不多吧,有时候也卖不完。”
我打趣地说奶奶没有戴手表怎么知道什么时候10点,这时候奶奶从内层衣服兜里掏出来个老年机,笑着说看看手机就知道了。
“收摊时是您孩子来接您,把这些东西给弄回去的吗?”
“不是,就放在旁边的店里。”
“那您和孩子们没住在一起?”
“没有,他们有的在昆明,有的在玉溪。”
我以为这又是一个不孝子女抛弃老母的故事,但还是试探性地问了句:
“他们常回来看您吗?”
“恩,经常回来的。”
老人像是看出了我的担忧,立马回答到。
在我们闲聊的时候,奶奶不住地拿苹果给我吃,我硬是不要。有两对年轻情侣过来分别买了3袋果干,和10元钱4个苹果。
有个女孩子说这么大岁数了还在这卖东西,挺不容易的,照顾一下她生意吧。老人和他们说了谢谢,好人一生平安。他们回给老人的是身体健康。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三十多岁带着三个女儿的父母。那个妈妈看到了老人的摊,就叫住了老公和孩子,问他们买苹果吃。问了价钱,我代老人说10块钱4个。
他们母女四人一人拿了一个,可小女儿一脸嫌弃,又生气地给扔了回去,她爸爸说着“你不要我要”便把苹果捡了起来。妈妈让大女儿给老人掏钱,并教她说谢谢奶奶。
大女儿二女儿都照做了。老人祝他们一路平安,祝孩子们好好学习。我在一旁看得心生温暖,感动得想哭。也有一些人问完价格就走了的人,可能老人的价格确实没那么实惠,一个小小的其貌不扬的苹果也确实不值2.5元。
可是谁说买东西就必须得买与实际价值相符的东西了?王菲那一万二的演唱会门票不也照样有人买吗?
有很多很多东西,你觉得它值,那它就值;你觉得它不值,那就一文不值,比如感情,比如人生。
转眼间已到了10点,摊位上的东西竟卖完了。
奶奶起身收拾东西,非要自己来,不让我动手。她把摊位的东西拿到旁边卖击鼓的商铺,漂亮的女店主起身,默契地接过东西放好。
奶奶笑着和我挥手告别,转身,步履缓慢地走向家的方向。
我立在原地,两旁仍是灯火璀璨的闹市和不息的人流,老人孤单的背影也越来越小。
也许她希望在家里等着的不是空无一人的黑暗,而是子女亲人双手捧上的一杯热茶。
END
听说,好看的人都关注了呢,你真的不考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