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喜乐年华主题征文活动”
春节过年,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各有各的不同,但年味不能少,仪式感不能缺。
《小王子》一书中写道:“仪式是什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春节过年,我们都在寻找年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一俗,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风俗。
在我们家乡重庆荣昌,每年过年,当然也有独特的过年风俗。一年又一年,不管时代怎么变,仪式感还是必须有的。虽然,每个地方,每家每户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固定仪式基本差不多,总结起来,基本的六件套必须有:祭祖,贴春联,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看春晚。
第一件,贴春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辞旧迎新,彻彻底底打扫卫生,干干净净,然后在大门口贴副春联,红红火火,吉祥又喜庆,中间再贴一个福字,福贴倒了,福就到了,表达我们对来年的祝福和期盼。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春贴,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个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件,穿新衣。不过什么时候,有钱没钱,过年的新衣服必须有的。以前的时候,我记得只有过年过节,换季的时候 ,过生日的时候才能穿新衣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盘新,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全部换成新的,最好还要穿红色,喜庆。全家大小,焕然一新,颇有节日气氛。当然现在,新衣服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完全不必考虑时间,节气。不过,现在也有不少人还有穿新衣过年的习惯,但很少有人穿全套新衣服了,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和小孩子以外。
第三件,放鞭炮。这个一定是在吃团圆饭之前,不管团圆饭在中午吃还是晚上吃。放鞭炮是有特定含义的,一是鞭炮声中辞旧岁,今天我们家过年啦,辞旧年,迎新年,过了今天,明天就是新年;二是昭告祖宗,我们家过年了,恭迎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吃肉喝酒,看看后辈子孙,所以放鞭炮意义非凡。当然,现在限放烟花爆竹,城区不能放鞭炮了,住在城区的我们只能羡慕郊外农村,可以爆竹声声,礼花璀璨。
第四件,祭祖。这是一件很隆重很庄重的事情。香腊纸烛准备好,摆好祭品,鸡鸭鱼肉,还要摆上碗筷,再把酒杯里倒满酒。准备完毕开始焚香烧纸,全家人开始跪拜祭祖,按辈分大小,轮流来磕头祭拜。祷告,感谢老祖宗,并祈求各位老祖宗继续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健康幸福。当然,现在都住楼房,住小区,不能焚香烧纸,只能因陋就简,条件有限,心意到了就行,想来祖宗也不会怪后辈子孙的。况且,明天,每年初一,一大早我们就要去祖宗坟上祭拜。除了公墓限制外,其他地方都可以放鞭炮,烧纸焚香都没问题。我们可以再虔虔诚诚祭拜各位老祖宗。
第五件,吃团圆饭。重头戏终于来了,准备了好久的团圆饭终于开始了。全家人团团围坐,圆圆满满,一家人平时天南海北的,上班的,上学的,做生意的,一年到头,东奔西走,漂泊在外,今天终于可以在家里团圆了,难得的相聚,格外珍惜。桌上的菜也十分丰盛,腊肉香肠板鸭,鸡肉,是基础款,鱼不能少,年年有余,还有夹沙肉,八宝饭,甜甜蜜蜜。其实,不管吃什么,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有情饮水饱,吃什么都香甜可口,特别是期盼已久的家乡味道。无酒不成席,全家大小,开怀畅饮,觥筹交错,连小孩子都要用筷子头沾一点点酒,放进嘴里咂一下,品尝一下酒滋味,也算喝过酒,过年的仪式感,一个都不能少,全家都要开心,小孩子也不能忽略冷落。
第六件,看春晚。这是保留节目,压轴戏。吃完饭,在欢声笑语中开始看春晚了。以前的时候,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全家大小都守着电视看春晚, 一起看一起笑。现在,娱乐项目增多了,有的打麻将,有的玩手机,有的看视频,有的忙着抢红包,还有的出去找地方放礼花。自得其乐,各玩各的,春晚逐渐成为了背景,有空也会看几眼春晚。为了守岁,要熬夜,于是准备好了宵夜零食。茶几上面堆满了各种水果,干果,坚果,零食点心糕点。小孩子不能熬夜,终于去睡了,其他的人,是要守岁的,怎么都得熬到12点钟,等新年钟声敲响,互相祝福新年快乐,然后才心满意足去睡觉。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过年习俗,六件套,基础款。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件套可能早已经发展成为了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了。
我们总在感叹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再也看不到过去的一些习俗和传统。其实,过年风俗依然还存在,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去看,没有去做,没有去感受而已。
斗转星移,不管时代怎么变,如果我们坚持做些有仪式感的小事,年味自然慢慢变浓。
我们这里的过年风俗,就是这样的“六件套”,你们的家乡又有哪些风俗,有几件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