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晨跑步,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大老远看见了她,我放慢了脚步,怕自己跑起来不小心碰着老人家。老人家看我迎面朝她走过去,也停下来坐在轮椅上。我看着她,朝她点头示意了一下。她没有表情,只是微微的低下头朝着我的脚看去,然后我看到她的脚和腿也在一闪烁间动了一下。我猜测她大概是因为太久没有站起来活动,看到有人跑动的节奏,也不自觉的想活动一下。一闪念间我就在想:人生来就是这样的,有的人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也许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却难于登天。这给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用心去感受她、珍惜她、爱护她。想起了史铁生说过的话, “四肢健全时,抱怨环境糟糕;瘫痪后,怀念行走奔跑;得尿毒症,又想起长褥疮的时候......人生无所谓幸与不幸,只是两种境遇的比较罢了!”
(二)中午陪爱人去医院看耳朵,停车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位女士在前面准备停车。女士停车的动作还不熟练,动作缓慢。我为了怕她着急,就把车子停了下来。大约5分钟左右,女士车子停好了从驾驶室走了出来。一个大约7-8岁的女孩先从后门窜了出来。女儿下车之后,女士继续站在车子后门口,继续等待着什么。约过了3分钟,女士开始着急了。她突然开始大声咆哮起来:“你是不是SB啊!快点啊,慢死了……SB。”接连的吼叫大概是吓到了站在旁边的女儿,只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不敢出声。紧接着,一个大约3-4的小男孩踉踉跄跄的从后座爬了出来。出来的片刻,我分明从小男孩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慌张和不安。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直指心间,让我难以忘却。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的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和雨露。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家庭、学校、社会等所营造的好的环境恰如良好的自然养成,但是比这个更为重要的是,用心的呵护和尊重规律的教育。想起了一位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的成长是自我教育的结果。”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是一个孩子在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之前,更需要的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晚上无事,随时翻阅书架上的书籍。无意间又看到了三伯生前留下的论文集《追求 实践 思索》。看了别人为他写的序言,又认真品味了他自己撰写的不长的结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他那一代人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国家、家庭的责任感。我在想要是伯伯现在还活着该多好啊!三伯走的时候刚刚退休不久,可能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太累了,积劳成疾,以至于年纪不大就离开了我们。我工作以后,恰巧又来到了三伯生前工作过的老单位。一些单位里的老同志知道中间的这层关系,都对我照顾有佳、另眼相看。我把结语中他写的一段感谢语发给了单位里一位老同志,也是他生前的下属。老同志看到了回复说:“这是主任客气!他为人正直、善良,这样的干部不多见,我们永远怀恋他!”
(四)我喜欢读《书记》,也非常崇拜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的“用”就是人生确立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而抛却了生死,这就是一个人的“大用”。但是“大用”往往会经历很多困苦,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子、吕不韦等等,这些以往的先圣都经历了各种磨练,我司马迁所经历也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