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听过下面这个故事?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在6个不同的城市打工。
在这些地方,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差不多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就是1250美元。但芭芭拉发现,如果她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房租就得600美元以上。这笔负担太重了,所以她只能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去租房。
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她每个月还需花费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如此一来,每个月赚的钱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6种不同的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换了六个地方,六份工作,芭芭拉最后发现,“如果你很穷,就算忙到吐血,依旧翻不了身”。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有很多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人生最低谷。因为这种看似让“穷人”有了正当理由的结论:命运难以改变。让人可以得到安慰的同时又可以肆无忌惮的抱怨,所有还找来这本书细细阅读。
但是合上书本,我却找到了命运可以改变的秘密:不做穷人做过的选择。
比如:因为时间是穷人最宝贵的财富。凡是我居住的地方离公司,骑自行车或者步行15-20分钟必到,决不能超过25分钟,不能为了省房租钱必须做地铁和公车,以防太多时间的浪费。
比如:在尽量满足生存的前提下,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战略思维:思考如果我有一天失去了工作,我如何得以生存?
一种答案是实现“财务自由”,被动收入大于生存费用;
第二种答案就是自己本身能创造一份工作或者事业,这也就意味自己能满足多少人需要的一种价值。比如1000人需要学习我的某种本领:英语,投资理财,财报,瘦身等等,100元/人 * 1000人 =100000元。那么也就意味着首先我有价值100元的技能,其次,我能销售给1000个人的能力。同时要么提高技能的价值,要么提升销售的数量。这就是个人价值的奋斗目标。
随着这样的行动,我开始实现自己的初级的财务自由,自信心提升的同时,我发现人生机会也多了起来。因为不再盯着钱而是盯着做好事情,做好这个人,无论心态还是成长,反而成长的更加迅速。
西方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年轻人向一个年长的智者请教智慧的秘诀。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智者说:“正确的选择。”年轻人又问:“正确的选择从哪里来?”智者说:“经验。 ”年轻人进一步追问:“经验从哪里来?”智者说:“错误的选择。”
今年春节因为在家里比较久的时间,看到农村很多人之所以贫穷,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改变命运的决心和行动,以及长远的规划!我跟不少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富人”聊天,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富有和贫穷中间只有一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