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凡,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读书,于很多人的困扰,在于读哪些书,快读还是慢读,没有时间读,却少有人想过,应该如何去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共同创作,两人也曾合作编辑《大英百科全书》,所以两人有深厚的学者背景,正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整篇文章都是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来陈述,分析的内容也极其深度。所以,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后半部分,对于读书较少的人来说,内容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的,但却是值得品味的一本书。
这里的品味,是指读过10本书的人,和读过1000本书的人,理解这本书的切入点是完全不一样,理解的深度也不同。当然,我的阅读功力也还很浅很浅,《如何阅读一本书》值得我们收藏,在不同阅读水平下,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书中提到的,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简单地理解,是指读书要按主题的线索去阅读。但另外一种理解,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那这里所提到的主题阅读,是不是不相关主题的书籍就不用阅读了?我认为一定不是的。
这里的主题阅读是一个概词,比如,你要在沟通类这个主题有所研究,你除了要阅读相关的沟通类的书籍以外,还需要学会如何观察人的情绪,人际沟通的心理,不同适用场景沟通的策略等。
所以,主题阅读一定不是狭隘地只看一个问题,主题的含义,真正在于你把看得见的核心问题解决,还得弄清看不见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边缘性问题解决。
在解决边缘性问题的时候,可能你需要阅读心理学、情绪管理、商务谈判、家庭教育等相关主题。
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把主题吃透,也才会在解决边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迁移运用,从而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也才能做到余秋雨所说的用阅读来摆脱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