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军节这天,我读了一本《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这本书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接受这辈子要和写作相伴终生的事实。并开启我的《简书》模式,并下定决心挑战“日更”。
我上学的时候,作文都是班中的佼佼者,每次的作文都会被老师拿来当成范本,念给大家听。1997年,上初中时,写的“牛与拖拉机”的对话,大意是感叹科技的发展,让牛失了业,荣获当时的一个**杯特等奖,当时的语文老师对我特器重,致使我初二下学期至初四,可在他的课上为所欲为的学英语。初四那年开始住校,母亲怕我在学校吃不好,就一早用铝制快餐盒蒸的我最爱吃的米饭,让我父亲在早自习前骑自行车到学校送来,之后看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之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父亲》,至今记忆颇深。2000年,上初中以后,当时老师要求给父母写一封信,那信内容写得被老师捧为佳作,让我上讲台上念给全班同学听,当时,我真的投入了感情,在讲台上念到一半就泣不成声,哭哭戚戚的念完,把老师和全班学生都念蒙了。后来我同桌问我,是不是老师让我念,我觉得受难为了?我回答不是。至于原因我心里想,那篇作文使我真的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意思,让我把内心对父母的真心话全部写出来了。
大学以后,先后学的是大众新闻传播和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知道新闻就是喉舌,要反映事实,客观报道。参加工作之后,从事文秘与党群宣传,企业的宣传多是捕风捉影,有一说成十,加上自己性格因素,所以长期以来觉得学非所愿,于是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抵触心理。
经过10年的抵触挣扎,才知道这么多年让性格给带偏了,如果当时将个人的所恶化成一篇篇文字笔记的话,兴许,能有一番成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