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刚看到一篇怼Ayawawa的文章,作者认为Ayawawa没有在帮助任何女性,反而加重了女性的痛苦。我之前也关注过Ayawawa,她教女孩子如何嫁得好,把男生女生放在婚嫁市场上明码标价似的,各方面给打个分,并教女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分数。我看她有很多的追随者,很多女孩儿说看了她的文章变得很幸福,或者嫁给了男神这类的,也有很多人说她三观不正是作恶。当然我看文章都是辩证的去看,既不偏信也不偏疑。我觉得她说得一些沟通的方式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过她确实说得过于现实,我当时看她的文章看着看着就有嫁不出去的焦虑感,于是就不再看了。
就像这篇文章的作者所说的当我们简单粗暴地把自身的一切特质,标上社会认可的价格,然后为价格不够高、仍有提升空间感到焦虑。而当我们处在“我”的主体意识感中时,我们是我们全部的经历,我们的好奇会产生于更多的事情中,我们会更自然地感受到自身的体验,我们的注意力会自然地并不仅仅专注在自己的“价格”上。
R:
在这里摘抄做一点笔记吧。
I:
社会针对女性有一套复杂的道德期许,以至于女性在理解自身、选择、表达等方面,都考虑到多种复杂因素,模糊、甚至丢失了真正的自我概念。当一个女生的选择,一部分出于“一个理想的女生该如何选择”时,她已经开始一点点失去她自身。
当女人把符合男性期待的女性特点,当作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势必会选择“温柔”、“乖巧”、“礼貌”、甚至无知。许多女性在比她们更年长、更有权势的男性面前,表现得比她们实际的情况更“愚蠢”,或者说“简单”。而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她们因为“礼貌”的要求,无法做出及时、坚定的拒绝,而这种礼貌可能是以伤害她们自身的感受为代价的。她们乐于服从,没有主见。没有获得自己本值得的重视与尊重,她们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让自身被他人更严肃的对待。她们掩藏了自己内心本存在的那个宏大的世界。
为了享有某种“女性的性别优势”,我们付出的是代价是自由。自由地发声、自由地拒绝、自由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D:
拿捏好度吧。打掉过尤不及的条条框框,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大大方方该说什么就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