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第三条:鲤鱼跃龙门
按目前百度的说法出处是宋代·陆佃《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疑误。
最早见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是跟大禹治水是相关的。大禹看到龙门山跟吕梁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造成洪水泛滥,大禹带着应龙他们凿开龙门山,让河水从中间奔流而下,所以这个地方取名为龙门。这就是“禹凿龙门”的“龙门”,位于今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两县的中间。但洛阳也有个龙门,并各说各话自圆其说头头是道,说龙门在洛阳的多引自晋王嘉《拾遗记》,该书成于东晋;而《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禹凿龙门”比他早了至少一个孙猴子吃灰的时间(被镇压五百年),这就跟各地争名人故里一个意思了,各位看官自行脑补好了。
呃,跟龙门在哪杠了半天好像跑题了。再说回出处问题,东汉的《辛氏三秦记》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这比那个宋朝的版本早了差不多两个孙猴子吃灰的时间,此为论据一。
论据二,在唐朝科举取士中,如士子及第,会摆个流水席啥的,谓之烧尾宴。这个烧尾就跟鲤鱼跃龙门有关,据说跳上龙门的鲤鱼,会降天火烧其尾,助其化龙。因此有把金榜题名、状元及第比作鲤鱼跃龙门的说法。
在俺们东北老家,至今仍有孩子考上大学摆几桌酒席的风俗,称为升学宴,其他地方貌似也有,大抵是源于此吧,只是没人再称其为烧尾宴了。
那跳过龙门的烧尾巴,跳不过去的呢?也是《三秦记》的说法,据说会暴鳃点额,暴鳃,就是脸撞墙(石头)上了,点额,据说会在这些失败的鲤鱼额头上点个点,谁点的不晓得喽,但还有一种说法,正宗的黄河大鲤鱼头上都有个点,吃货们下次可以留意下哈~
综上,百度鲤鱼跃龙门的出处貌似错误,方家们可继续考证或修改;升学宴源自唐代的烧尾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