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我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速读的方法论,几经尝试过后,发现不但不能帮助我解决阅读慢的实质问题,而且把我带进焦虑的深渊(大坑),所以,看到有人提出慢阅读,正合我的口味,似乎为我的慢找到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
今天要谈的是成甲写的一本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惯例,在了解作者的思想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成甲,读书快,读书多,在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曾开过一门《成甲说书》的专栏,且帮助了不少读者精进。后来在一位前辈的指点下,把自己独到的知识管理经验汇集成一本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看完这本书的前两章,我就做了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又发现,一万字的读书笔记里面又包含了三项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谈读书。读书一直都是我最爱的话题,情不自禁地就把它整理成章。
以下是我整理后的读书笔记:
成甲在谈到他读书时,他说好学的人,总是想要读得快一点,也就不由自主地希望多读些。我以前也有这个心态:读书的时候,特别希望自己阅读量很大。2009年、2010年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年要读150~200本书。这样高强度的读书,不能说没有帮助——我确实收获很多。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还是有些后悔和遗憾:我在应该慢的地方没慢下来。读书快,感觉都成为我的惯性了——我是为了快而快。结果,很多知识的阻塞留了下来,这给我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结果几年以后,我还要重新回头补课,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现在读书,一个月大概也要购入10~20本新书。算下来,一年买的书也有200多本吧。很多书都是大部头。要把这些书读完,恐怕一年什么都不干,时间也很紧张。可是,我现在不追求读完书了。为什么要读完?
最近我在看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这本书有近500页,主要讲述影视制作和讲故事的方法。如果要你来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
每天给自己订一个计划:比如读50页,10天读完,然后从第一页开始,读到最后一页吗?这基本上是我以前的读书方法。我现在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
首先,我要找到这本书对我而言的紧要之处。比如,我看目录之后对作者提出的“结构图谱”觉得困惑——四个字都认识,加起来啥意思就不知道了。
于是,我翻开相关章节略读,研究分析“结构图谱”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我发现,我必须把这一章20多页的小标题连起来看,才能理解结构图谱的意思。而其中第一部分“结构”是什么,短短300字的部分,便让我看了两个多小时,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于是,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我会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我的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也就是说,我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我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为什么这个简单的读书方法却很少有人践行?或许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习惯是寻求新刺激,快速把书读完吧……我们都希望读完书获得新知识,因此不断快步向前去获取更多、更多……但古人早就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10遍书的人都要深入。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普世智慧)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有人问我:你怎么读书这么快啊?我想说:不是我读书快,而是我读书慢。所谓厚积薄发,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感觉。
我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End~
本期读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成甲 著
笔记整理:N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