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电商平台的出现,不仅导致传统的线下商铺门庭冷落,线上的商家也在无比激烈的竞争中不断降价,甚至倒逼厂家降价,各类商品都在打价格战。恶性循环之下,大多数线上商家根本无法盈利,于是控诉电商平台的出现,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应该重视云云。
个人不太认同文章中的逻辑和观点,进行了一些思考,就记录下来:
线上商家真的很难赚钱吗?为什么?
传统商业提倡“顾客就是上帝”,我们肯定记得很多年前刘德华的经典广告语:“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其实,提出这样的主张,从一个侧面来看,说明当时很多传统商家的服务态度是不够友好的,但我们看今天的电商行业,“淘宝亲”、各种包邮和送小礼品基本是线上商家的标配。为什么?因为用户可选择的商家太多,而且几乎没有切换成本,以前在商场买条裤子,即使有好几家买裤子的,消费者要比较也得逛上一阵,而现在只不过是几个浏览器窗口的切换罢了。主动权完全在消费者手中。所以,电商平台的出现,商家变得弱势起来,消费者真正成为了“上帝”。弱势之下,怎么办呢?各类的促销、优惠、让利,利润空间就越来越小了。那篇文章并未引用数据,只是以月流水二万但无法盈利的商家做说明,也许能体现大多数线上商家的状况。
有人利益受损,谁人受益?
自然是消费者、电商平台、少部分做起来的线上商家、甚至是订单越来越多的厂家。而我们回归商品交易的本质,传统的商业社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有一大部分中间商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物流行业的欠发达形成的,而互联网的出现解决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让中间环节的消失成为趋势。零售商利益在动摇,自然就要发声要求政府管制了,但这显然是逆趋势而为的。
社会经济会因此衰落吗?
读书不多,未敢断言。但电商的出现,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积极的,带来便利的,因为我们首先是一名消费者。未来电商平台或许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势,商家依托于平台,但平台受益于商家,这只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对做产品的启示
牛逼的产品改变的是行业的生态、人们的生活习惯,通信时代的手机(其实移动贡献还是很大的)、QQ、淘宝、和今天的微信、O2O等。
而牛逼的产品经理,关键是预见全新的生态。不要做只关注功能、技术、界面的产品经理,要去窥探这个社会,这代人更深层、更本质的需求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