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能让自己快速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最小化消耗意志力。这就要在工作生活中特别设计一些惯例和固定程序。
这里有一些要点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样的习惯历程。
第一步,要选定适合你的深度方式。
我自己会选择节奏模式。因为它是一种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好方式,就是把它转变成一种常规习惯,创造一种节奏。比如拿清晨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深度思考。
这种模式就不会高强度,而且确保能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通过雷打不动的惯性,一年时间里也能积累更多深度工作的时长。
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方式。
禁欲模式,要求在生活中安排出很多较长的、连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块,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和干扰,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这种哲学方式对个人来说是有限的。
双峰模式,是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段时间用于追求深度工作,其余时间做其他事情。比如按周划分的话,可以每周 4 天进行深度工作,余下为开放时间。在这种深度时间里,就会像禁欲模式一样,追求高强度、无干扰。
新闻记者模式,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立刻转入深度工作。这种不适合新手,因为要从浮浅工作中迅速转入深度模式,这需要一定的能力,没有经过练习,这种转换很会削弱你有限的意志力。
羡慕这种新闻记者模式,但可惜能力还未达到。也没有哪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好的,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
第二步,规划形成你的习惯。这里有一些关于高效习惯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深度工作是需要一个不被打扰的场所,在家可以贴上“不要打扰”的标签,在外面,可以找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的场所。
2/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中要包含一些规则和程序。
比如说我会进行断网,必要时候才开启使用一下再度关闭;期间不看、不回复任何消息、也不进行联系。
也会把桌面清理干净,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如果没有一些结构,就会在深度工作期间不断审视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造成意志力的浪费。
3/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深度工作是要求进行深度思考,那就必须要保持大脑能支撑得起在这种深度水平下的运转。所以要有足够的能量。
可以喝点咖啡、进行轻度活动等来保持大脑清醒。让大脑能够支持你的工作。
这些问题能帮助你打磨自己的习惯。
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也需要去尝试,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这种深度工作习惯会影响极为深远,它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