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啸谷
小时候起,父亲就经常告诉我读书的意义,也买了很多书,但因为贪玩,一直到上大学前并没有读多少。上大学后,好像突然间觉醒一样,开始按照中外文学史教材上提到的作品顺序读各种文学书。听说茅盾文学奖作品质量最高,便又从第一届获奖作品一直读到当时的最后一届,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读获奖作品的习惯。然后又去图书馆借各种科技类、管理类甚至医学、法学类的书看,不过大都是囫囵吞枣,现在想想,书中的内容大都没有记住。
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触动我的观点或句子,我也曾提笔把它记下来,几年下来,抄完了几本读书笔记,偶尔翻一下会有很多新感悟。不过大多时候都急于把书读完,摘抄觉得太耗费时间,便没有把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习惯。现在看来,这其实不算是会读书,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能把书中的知识理解贯通融入大脑,而且能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让书的影响发挥到最大。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分享了他会读书的这种能力。
通读完此书就可以明白,很多人原来所理解的读书笔记的概念是错误的,充其量只是一本摘抄本。书中介绍的读书笔记不仅有摘抄,还要有粘贴、点评,还可以建立书目索引,记录当时的阅读情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如果能用这种方法来读书,那么做读书笔记时虽然会花费些时间,却可以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精华就可以更好地吸收了。这样的话,用三天读一本书也胜过一天读三本。结合自身经验,我们可以把此书中介绍的读书能力进行这样的归纳:
1、要有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决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积月累,就连读书笔记本身都会成为很有价值的书本;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去选购一些自己喜欢的配套工具,作者在书的最后列举了很多本子、笔、裁刀、胶棒、书架等工具样本,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笔记管理。有了自己喜欢的工具,就更容易激发记笔记的欲望;
3、准确理解读书笔记的概念,跳出摘抄的局限,把它当成是自己创作的作品。遇到好的段落、句子或是图片可以用复印机复印下来,然后裁剪贴在本子上。也可以使用便利贴写一些自己的感悟、点评,不过摘抄也不能丢,通过摘抄可以加深印象,粘贴的内容便于以后回顾;
4、及时记录下书的作者、出版信息等内容,制作索引,为以后查找提供便利;
5、养成随时看书的习惯,舍得丢弃没有价值的页面。作者在乘车时都会读书,并且对于一些杂志,读完一页就会撕下来扔进垃圾箱,只保留有用的部分,这样便可减少携带及储存的一些负担。
6、经常回顾、翻一翻过去的读书笔记,并把自己的新感悟及时写上,在对比中提高认知。
想要具备会读书的能力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要有读书的欲望,要爱书,具备了这点以后再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作者的方法是最适合他本人的,我们可以借鉴,但最后还需要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只有这样,才能把读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我们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如何把这个益处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是每一个爱书人都需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