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人组成的有机体,它反映了领导者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领导者是公司的灵魂,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着公司的方向和未来。如果领导者犯了错误,那么公司就会陷入危机,甚至走向灭亡。
成功的真谛没办法用条条框框的几句话来说清楚。如果我们通过了解别人犯过的一些错误,从中吸取教训、或许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下面我们看看可口可乐总裁唐纳德基奥根据自己的失败经历总结出的数十个教训是什么?
第一诫 不愿冒任何风险。
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的现有资源进行谨慎的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随着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富足和舒适,放弃冒险的诱惑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病。人是很容易自满的。
历史上,数不胜数的成功公司在关键时刻没有迈出坚决的一步,它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有些公司跌倒后又振作起来,但是很多公司跌倒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当年的施乐公司管理层对自己的现状都有些扬扬自得了。市场领军地位让他们太过舒服了。
如果你觉得处境舒服的话,那么你就会有放弃冒险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有时候强大得让你难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败也就不远了。
第二诫 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不愿冒风险和做事方法不灵活有相像之处,但是它们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细微差别。真正固执的人不是在规避风险。他们不仅不愿意冒险做出改变或创新,还对自己的方法固执己见,坚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秘钥,觉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灵活变通本身并不是一种美德,也不是那些畏畏缩缩者的盾牌,好让他们扯皮推诿而不做决断。灵活变通和适应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越简单的管理能力、运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外的一种才能。我相信灵活变通的人具有习惯性审时度势和思考的能力,一旦环境改变,他们就会迅速地适应新环境。实际上,它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核心理念。做人要灵活变通,适应环境。
商界可承受不起如此顽固不化的态度,实际上,连最固执的商界大亨也绝不会让外人觉得他们一意孤行。他们至少会在嘴上支持变革,发表一通他们愿意拥抱变革的陈词滥调。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会安于现状。为什么呢?因为任何形式的改变都是很不容易的。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一个组织的进步源于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因此你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才能真正洞悉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坏消息能很快被告知公司高层,那么公司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难的发生。 如果你想孤立自己,不妨在办公室门口贴上一则告示:不要让你的老板生气,不要告诉我坏消息。
希特勒就有这方面的癖好。他的秘书马丁·博尔曼马上就学会了适应这位暴君的脾气,从来都报喜不报忧。
如果你想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那么凡事首先替自己考虑就行了。如果有功的话,你就把所有功劳都抢过来。如果要承担责任的话,那么你就躲得远远的。当公众关注公司的成功表现时,你就迫不及待地跳到摄像机镜头前,把曾经帮助过你的雇员、同事和其他人都撇到一旁。在你把所有的风头都出尽之后,心里难免又会涌起一阵负疚感,这个好办,你可以给工作最卖命的员工送点小礼物。一个刻有员工名字和你的签名以及“谢谢你”字样的笔记本是不错的选择,它能让员工好好感动一番。这样一来,你也就还掉心债了。
如果你犯了第三诫而且趾高气扬的话,那么你对公司里你所不了解的情况永远也不会多了解一丁点儿,还会对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盲目自信。如果高高在上的坏脾气发展到极致的话,你就会刚愎自用地以为,自己从不会犯错。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你的周围一定要有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聪明人。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首先,不要承认公司出现了问题,不要承认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能掩盖的就把它掩盖了,最好等到危机全面爆发,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把责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
如果你也想栽跟头的话,那就跟着学吧。
如果你连当地到底发生了什么、市场前景如何、在各地做生意要注意哪些环节都不清楚的话,挖掘市场机遇岂非天方夜谭?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你在分部的员工和地方团队。从公司总部以命令的方式往下一刀切的政策或战略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你尽可以否认自己的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地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
如果你想栽跟头的话,那就做个爱摆谱的狂傲的人吧。 如果你想跌得更惨的话,那么第五诫肯定对你的胃口。
第五诫是 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差不多每家公司都有短期业绩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致转化成让公司创造短期业绩的巨大压力。 有些人发现他们不再关心“这样做对吗”的问题,而是关心“这样做合法吗”。倘若果真如此,那么他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犯错了能不被逮着吗”。 这样做的公司最后的结局是很悲惨的。
那些卷入这种旋涡的人,最终的结局就是颜面丢尽,甚至锒铛入狱。
如果你取得成功而又不违背原则,那么这种成功就会更持久。
人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染上沽名钓誉的社会通病,也不要越过社会法制和道德的底线。 如果你刚刚开始变得有些分量,你就要提高警惕了,一些人或者会把你捧上天,或是把你刻画成十恶不赦的人。
那些行为不讲道义原则的人可能短时间内风光无限,有些人还能风光很久,但是最终他们会因为缺乏道义和人性而自取灭亡。在快要腐烂的根基上,你是无法建起一座结实持久的公司大厦的。
第六诫 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甘地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节奏变得更快,那是没有意义的。”成功并非只是让你的脚步变得更快,而失败者往往跑得过快。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会不会想问题。
当我们说自己“知道”某件事物时,我们最好还是警惕一些。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并非事实,只是我们认为能代表事实的数据,或是那些我们想让其代表事实的数据。 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
有一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我们有必要强调,不论在任何阵地上拼搏,如果只是像滤网一样过滤一些信息,根据过往的经验而非仔细权衡就仓促下结论的话,那么我们是很难打胜仗的。 深思熟虑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要之举。歌德曾经说过:“行动容易,思考不易。”行动往往有其惯性。我们崇尚理性,但我们受制于自己的情绪,我们一旦兴冲冲地想去做某件事,就很难停下自己的脚步了。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有群体思维倾向,如果某人想要做成某件事的话,那么受群体思维影响就难以避免了。
除非有人能停下来想一想,否则一再犯同样的错是非常容易的。这是避免失败的良方。如果出现了某种失败的局面,你不妨在身边找个替罪羊、找个借口或是惩罚别人。那样的话你就不用真正静下心来分析失败的原因了。每一次失败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良机,让我们去总结一下某个技术转变的细节为什么不够成功,或是某句营销宣传口号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并尽量客观地指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错。
任何真正干实事的公司管理层势必会经常犯错。但是,如果你真想失败的话,就没必要对每个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的话你还会犯同样的错。 如果你决心要摔跟头的话,那你千万不要花时间好好思考。还有一种做法也能让你摔跟头,而且这种方法很诱人,那就是你不要去承担任何责任,你可以找别人来背锅。
第七诫 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如果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类行为的专家,你就要保持警惕了。
你并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一切。这种做法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表现。
很多专家想要把某个公司和它所处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行业内的平均情况提出利润最大化方案。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错误,因为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应该力争标新立异,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而不是随波逐流。
另外,在最紧要关头,你却不愿承担责任,而是把职权移交给某位外聘专家的话,这简直就是懦弱至极,那么你推行的商业计划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八诫 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官僚主义来自运营大型组织所需要的行政事务。 在原始社会,我们假设领导者之所以能一呼百应,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个人魅力。然而,随着社会变得日益复杂,仅仅依靠领袖的个人魅力已经不够了。显然,如果没有借助某种形式的官僚主义机构,古代中国、埃及和罗马都无法建立起他们的帝国。
官僚体系是杰出的发明创造。不过,这种机械一般精妙的组织构架不应该成为阻碍个人发挥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拦路虎。
机构僵化的官僚体制是让人很受挫的,因为这些官僚们不仅自己不作为,显然还阻碍其他人开展工作。
商界的旧式法则“你的成功就是我的失败”,在官僚机构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甚至都能嗅到血腥味儿。竞争是人类的本能,但竞争的起因越是琐碎,竞争的性质越是荒诞,这种竞争就越不利于进步。
如果在生死攸关的决策中官僚们意见相左,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个性、个人的创造力、个人感触、个人的情感投入、个人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开展每项工作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整个组织中我们必须提供这些品质成长所需的沃土。
第九诫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萧伯纳说过,沟通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已经做好了”的错觉。
对员工或客户发出含混不清的信息会有损你的竞争优势,最终还会导致你的失败。
如果我们对某个观点有根深蒂固的成见,那我们将很难再听进去别人的意见。
第十诫 对未来心怀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大多数人认为对未来持谨慎态度是明智的。谨慎并不犯罪,但如果公司做事处处讲求谨慎的话,这会让失败来得更快。这在体育比赛中是很常见的。在比赛接近尾声时,领先的球队往往会求稳,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已经不敢像取得领先优势之前那样去打拼了。正因为如此,领先者往往会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内输球。
如果放弃冒险,反而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风险。 但是,还有一种比谨慎更要命的痼疾,那就是恐惧。做人做事抱着这种态度,想不失败都很难。 对未来谨慎的担忧和无止无休的恐惧是截然不同的。当年罗斯福总统曾经告诉美国人,“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悲观主义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失败上。 海伦·凯勒说过:“悲观主义者从来没能发现星空的秘密,从来都没有航行进入一片未知的海域,也从来没有开辟过精神的新花园。” 悲观主义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会让人彻底瘫痪。人们非常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后果,因此就干脆缴械投降了。如果对未来抱有恐惧的态度,那么未来注定会有失败等待着你。
如果你相信散布恐惧的人所说的话,那么什么时候都不是做事的好时机,你总会发现有被掣肘的时候,总会发现某个商业模型存在着漏洞,发现在其表象之下隐藏着雷区。 但是,如果你相信企业家的创造精神,那么任何时候都称得上是好时机。至于所谓的前提条件,你不妨问几个简单的问题:“那里有人吗?那些人吃饭、喝饮料吗?那里有正在开展的经营活动吗?那里有交换货物和服务的手段吗?如果上述条件都具备的话,我们就找到了创业投资的好时机和好场所。” 如果你想要失败的话,那么你就对未来战战兢兢吧!如果你想成功的话,那么你就带着乐观的态度和激情走向未来!
梦想并不会因为我们整日祈祷就能实现,但如果你能将梦想内化,并让自己和梦想一起成长,期盼着梦想实现的那一天,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圆梦。
如果你放弃风险、顽固不化、故步自封、不可一世、破坏规矩、无暇思考、完全信赖专家和顾问、崇尚官僚主义、给出模糊的信息且恐惧未来的话,那么你注定要品尝失败的苦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如果我们能迅速捕捉信息并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那么我们就能让自己在这些陷阱面前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