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上班前应有的三种心态
“各位师生员工: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明天(10.9)上周五课,后天(10.10)上周四课。请大家返程注意安全,并做好值班、社团课准备等工作。”
发这个通知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左右,那时,我正在外面进行锻炼。今天是国庆中秋假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正式上班了,我在想要不要发一条通知上班的消息?想到确实有一些课程安排的事要说明,最后还是决定发这条通知。其实,我知道很多人应该是不喜欢看到这条通知的,大家多么希望发的是一条类似假期延长的通知啊。
发完通知,自己边锻炼边在想: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假期结束上班这件事呢?
晚上在外面锻炼的好处就是没人打扰,可以心无旁骛地想问题,仔细想了一下,个人觉得对假期结束上班这个事应该保持这样的心态:第一,主动接受。这样说肯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本来就不想面对这件事,你还让我“主动接受”,能“接受”就不错了……我是觉得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与其消极地抗拒,不如积极应对,把时间花在诸如今晚提前准备明天亟待要做的工作上去,比“浪费”在“想到明天上班心情就不好”或“明天就上班了我要抓紧时间再挥霍一晚”上要实际一些。
第二,正确看待工作的意义。很多人留恋假期的原因,应该是觉得假期的时间是自己的,或者说在假期中想吃吃想喝喝想玩玩很快乐,其实就像张国荣那首歌《我》中唱的“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而工作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甚至相对于吃喝的快乐,从工作中得到的快乐可能更持久更有意义。
第三,保持平常心。对于假期结束要上班这件事,也许有人没办法做到“主动接受”,也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如假期一般的快乐,那怎么办呢?我觉得,可能只剩一条“保持平常心”这条路了。所谓平常心就是宠辱不惊、不喜不悲的稳定的心态。对即将开始的工作,不强迫自己积极面对,但也不暗示自己消极抗拒,假期前怎么样明天就怎么样。
从另一个层面说,保持平常心应该是所有人面对所有事都应持有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说的就是这种心态。
以上这些是自己傍晚锻炼时想到的,很不成熟,自己很多也没有做到,写出来想与大家共勉,也许,更多的是自勉吧。
以上记于合肥2020年10月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