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套书大概是在七八年前了吧。那是一次观摩研讨会后,于红梅老师做完精彩点评后推荐的,回来后立刻到书店里找来买回家。当时也是囫囵吞枣读了一遍,大致了解了管老师作文教学的一些有效做法,现学现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怎奈并没有用心揣摩,试过几次后又便恢复到以往常态教学。近期再细细研读,顿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管老师呼吁“兴趣重于技能”,而且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第一大主张”鲜明地提出来。写作兴趣、写作意志作为写作动力,是须先解决的重要问题。管老师“十大作文意识”,“第一大意识”就是真话意识。“第一大主张”和“第一大意识”实则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学生爱说真话了,肯定就有兴趣主动写作文。主观上想写好作文,自我修改的意识也会随之增强。管老师主张“生活重生成”:儿童没有另外的写作生活,自身的生活就是取之不竭的写作金矿。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儿童)自己的写作金矿。以前我总绞尽脑汁给学生“制造”写作素材,做蒙眼贴鼻子的游戏、在教室里搞捉错别字的活动,表演尺子摩擦头皮粘碎纸屑的魔术等,把儿童五彩斑斓的真实生活丢到一边,沾沾自喜于课堂素材“生成”,如今想想真是滑稽可笑。偶尔一回无伤大雅但总这样,必然出现偏差,误入歧途。
多少年了,我不知给学生念了多少“观察经”。“注意观察”“仔细观察”“留心观察”,仿佛观察到位了,作文自然就能写得精彩绝伦。买个西瓜,让学生眼看瓜皮颜色、纹路、瓜藤的形状;手摸瓜皮表面,感受冰凉光滑;再拿刀“咔嚓”剖开,提醒学生耳听切瓜声音,观察瓜瓤色泽;之后切成一瓣一瓣,让学生品尝西瓜滋味;再抠出瓜子,放在门牙间嗑开,看瓜子瓤的样子……折腾半天,开始作文,可学生写出的文字依旧大同小异,让人哭笑不得。五官齐上阵,怎么还是写不出个性独特、文采斐然的文字呢?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给出了答案:观察是必需的,但最重要的不是观察到什么,而是你观察到的那些东西有没有引发你内在情感的冲突、心灵的起伏?多年来作文教学走“观察—作文”的路,一味强调感官感受,却将内在心灵的发现放置次要地位,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原来,“内视”才是最珍贵的。捕捉内在情感冲突、心灵的起伏,写作灵感之泉才会汩汩涌来。
用真心、说真话、写真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