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许哪些资讯(信息)进入意识,决定生活的内涵和品质。
控制意识的本质是控制注意力。如果在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集中注意力,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想想走出校门很多年,很不接地气,对世俗生活毫无感觉,虽然生活得简单快乐,但难免碰壁。撞得头破血流后,开始注意生活中那些自己讨厌的琐事,注意到这些,可能会让自己少受伤,可也让自己讨厌自己计较这些。可见注意的目标,与生活内涵、品质密切相关。看到这本书的序中赵昱鹏写到他的经历,屡屡受挫后,认识到不必在单纯善良与世俗利益之间取舍,而应该把它们整合,“整合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生意义。简单的人生意义更有优势,但复杂的人生意义更加光荣。”(“能够整合无比复杂的人生、找到人生意义,整合无比复杂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整合无比复杂经常是相对矛盾的价值观、形成自己价值观的人,有最大的‘大心流’ ”。)
作者指出,我们用来描述人格特征的词如外向、成就不凡、偏执狂等,其本质是建构注意力的模式。如宴会上,外向的热衷于与别人交往;成就不凡的人寻求有用的商界人脉。可见注意力结构塑造自我的生活。
注意力除了决定某些事物能否进入意识,还带动其它心灵活动--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能量”。
当人感受到消极情绪愤怒、失望、沮丧、焦虑、悲痛、嫉妒等,其实就是强迫注意力转移到了错误的方向。注意力不能发挥预期的功能,精神能量窒息了。想想当我们有了消极情绪时,是不是这样?
可见应该重视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的生活是注意力以不同的方式投射的结果,注意力能够让人建立生活目标的先后次序,所以,注意力可以塑造“自我”。
自我可以控制注意力,所以注意力也被自我塑造。
注意力与自我是相互塑造的圆形循环。
我们“悲欣交集”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场控制注意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