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思维,解决人生的三类问题

今天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第一个习惯一一“积极主动”中,讲了积极主动的人是如何解决三类问题的:

①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②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③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问题分为三类,并思考出应对方法。

一、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从自身入手

有句话说: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人生之中,有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就看你如何选择。

比如早晨,你可以选择早起,也可选择睡懒觉;你可以选择跑步,也可以选择读书写作,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

工作中,你可以选择精益求精,也可以选择得过且过;下班之后,你可以选择学习充电,也可以选择玩乐消遣,也完全由自己掌控。

即便一件事情我们不能控制,但总有可控的部分,比如天气,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我们控制不了一件坏事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掌控对待它的态度。

总之,可直接控制的问题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做出何种选择,以及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从自身入手,培养良好习惯,生活也许会对我们更温柔一些。

二、可间接控制的问题,用行动说话

有句话说:人是环境的动物。意思是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环境影响一个人的经典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确实无法直接控制。

比如,孩子小时候,你想培养ta养成阅读的习惯,命令式的让ta去读书,肯定不行,甚至会适得其反。

最好的方法是:家里有各种书籍,自己有空就读书,在家里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耳濡目染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喜欢阅读,慢慢养成阅读习惯,这种方法比起你硬让ta读书效果要好太多。

尤其是,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做事习惯,家长的话不一定会听,但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作用却是潜在的,无形之中,已融入孩子的意识。

正如有句话说:有种改变叫潜移默化。

别人的思想和行动,我们无法直接控制,但我们可以用行动去影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常常更有用,更持久。

三、无法控制的问题,泰然处之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事情和信息所影响,导致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比如,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章,却遭到了他人的非议;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却受到家人的指责……

郁闷、生气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不可纠结于此。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怎么说,你无法左右,更无法控制。

你做得再好,也有人不认可;你做得再差,也有人挺你。

正如有句话说: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课题。

我们能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学会安之若素,泰然处之时,我们自然会嘴角上扬,以一颗平和的心接受现实。

写在最后

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也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

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面对人生的三类问题,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你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