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情况:
① 早起和运动。14至18日(工作日)均为5:00起床,晨跑除14日为5公里外,其余4天均为6公里;周末两天19日4:40起床、晨跑21公里,20日5:45起床、晨跑11公里。周跑量62公里。本周除周日外,早起、晨跑均比较正常。
② 读书。继续学习《证券投资基金》,读了35页。离上周订的目标差5页,是因为算错了,以为已经达标了,后面两天有些放松。
③ 练笔。写了一篇周复盘。
④ 时事。通过手机和网站关注。
⑤ 流水账。每天都在坚持,反思复盘。
2
本周周末发生了几件小事,算是比较有意思,mark一下。
周六,以前的战友邀我聚会,我欣然同意。去之前地图导航,发现距离刚有过确诊病例的某个酒店很近,不禁心里有些打鼓。到了那儿,进门让扫健康码。
前面几位客人问:“我们没问题,你这儿不会有问题吧?”
服务员的回答很专业:“我们这儿要是有问题,早就让关门了。”
想想也有道理,现在这形势,如果和那个病例沾边,肯定不让营业了。
到了周日,看新闻,这个酒店及底商被定为中风险区。防控真是精准啊,若按以前的标准,我们去的那个饭店肯定被划进去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现在的防控治理更加科学、精细了。
还是周六,老同学一大早给我打电话,问附近的儿童医院的急诊能不能现场挂号。我帮着打听好,给他回过去说可以,然后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他当天要出差,走之前想和家里的老二亲热亲热,就让小家伙骑到脖子里。小家伙失手把他的眼镜抓掉了。他慌张之下,赶紧弯腰找眼镜,忘了肩头还有个宝贝疙瘩。结果,小家伙摔到地上。这下全家都紧张了。
他推迟了行程,陪着到了医院。幸好孩子没大问题,检查结果是颅骨骨折、局部有出血点,医生让打3天吊瓶,之后再检查。
看着半岁多一点儿的孩子打针,眼泪汪汪的,他很难受,他媳妇责怪他。
爱,需要讲究方式。方式错了,结果可能会与初心偏离很多,有时甚至相反。
周日,楼下的敲我家门,说他家厨房房顶滴水,让我看看是不是水管漏了。
我看了看好好的,也让他看了看,都没发现问题。他觉得很奇怪,但还是下楼了。
过了一会儿,爱人清理水池边上的东西,发现不是水管漏水,而是暖气管漏了。
我临时放了个一次性餐盒节水,然后赶紧到楼下,告诉人家找到原因了;再到小区物业,找人修理。
物业师傅到的速度很快,但他看了情况后,说应该是管子上有沙眼,但是家里没有关暖气水管的阀门,估计很难修。然后,把工具放在我家,说去问问更专业的师傅。
过了一会儿,这位师傅又回来了,告诉我,他没办法,更专业、有经验的师傅也表示无能为力。总之,一句话,他们没辙了。
看着如同连珠雨的水滴,那个餐盒估计20分钟就满了,照这位师傅的说法,晚上怎么睡觉啊?
管子修不了,滴下来的水能不能排到下水道啊?我就想往滴水处装个漏斗,再接上一段软管,管子塞进洗菜池的下水道。
漏斗正好孩子有一个,立即征用!软管家里没有,跑到超市买,也没有;到小卖店,还是没有;幸好小卖店的服务员告诉我,附近有个杂货店。在路边的地下室,平时路过都不注意的地方,晚上还亮着灯。谢天谢地,看到这个杂货店的招牌,我像发现了宝贝。
和老板说了情况,他给我一根软管,并表示虽然有些粗,但是用胶带缠一下,应该可以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嘛,现成的不行可以改造啊。
回到家,漏斗连软管,再用胶带缠到滴水处,顿时滴下的水都排进了下水道。
这个事虽然不大,但是给我启示。物业师傅那么专业、有经验,为什么他没有解决问题,而我解决了呢?因为他陷入了专业的陷阱,只想用专业办法解决问题,而没有跳出来,直面问题。
我的问题其实是两个:暖气管漏水、地面积水,当然地面积水还会导致楼下房顶漏水。暖气管漏水解决不了,可以解决地面积水啊。他也认识到了,地面积水要解决,只是让我自己把接满的水倒掉,这个方法基本不可行,谁会大晚上一趟趟起来倒水?
问题倒逼,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遇到困难别逃避。
3
下周目标:
①早起和运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工作日每天5:00起床,晨跑3公里左右;周末5:00起床,晨跑5公里左右。适当做俯卧撑。
② 工作。完成保密资格评定迎审计划制订。
③ 读书。继续学习《证券投资基金》,读45页以上。
④ 练笔。写随笔、周复盘。
⑤ 时事。手机、网站浏览新闻。
⑥ 早上回顾前一天的事,记流水账,反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