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图图大主教父女的《宽恕之书》的书评。(The Book of Forgiving, Desmond Tutu, Mpho Andrea Tutu)(中文版叫《宽恕》)
图图大主教这个人非常伟大,他是南非圣公会教堂最高职位的开普敦大主教,他是南非国父曼德拉的亲密战友,他领导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南非重建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在这个组织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南非,没有走入种族歧视和种族复仇的深渊,而是用宽容建立了现在的这个彩虹之国,图图大主教,也在1984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
图图大主教的这种思想和胸襟,不仅影响了南非,也影响了世界,2009年,图图大主教获得了代表美国公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2013年,获得了有宗教界诺贝尔和平奖之称的“邓普顿奖”。
你有童年阴影吗?
先问一个问题吧——你的童年幸福吗?
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童年多好啊,足球,皮筋,游戏,小伙伴,无忧无虑,不用考虑谈情说爱,更不用想买房买车,是吧?
但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在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里,都有孩子,在校园暴力的欺凌,父母离异的阴影,贫穷疾病的痛苦中度过了他们的童年。
之前曾经有个热点新闻,是说有一个叫做“父母皆祸害”的讨论组,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发展出了十万个组员。当时我看了新闻里的介绍,这个组里讨论的话题,倒也不主要是数落父母,而是每个人讲述自己的童年阴影,比如有的孩子被冷落忽视,有的孩子被当做攀比工具,有的孩子被严厉控制,当然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比如留守儿童,比如家庭暴力。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讲述,代表了数量不小的一类孩子们的童年经历。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受到自身文化程度和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对孩子的管教手段往往比较粗放,而这些手段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影响,往往比想象中要大很多。这就是我们说的童年阴影。
当然,这个世界很大,光怪陆离,能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影响和伤害的,远远不止家庭这一个原因,比如《宽恕之书》这本书里重点讨论的种族歧视,还有在有些国家非常常见的性别歧视等等,就深深的影响着很多人的心灵。
所以,我再问一个问题吧——回忆你的一生,你有没有受到过任何不为人知的心灵伤害?
如果没有的话,我要恭喜你,你肯定是一个很阳光的人。
但是如果有的话,怎么样能摆脱这种伤害给你造成的影响呢?
这就是《宽恕之书》的内容。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宽恕之书》讲的就是如何摆脱过往经历对人产生的束缚,解开心理阴影对人造成的捆绑,从而得以从自卑,恐惧,怨恨这些负面情绪中得到解脱,最终与这个世界彻底和解。
什么是真正的宽恕?
我们首先要看看,图图大主教说的宽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首先想到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圣母心”。“圣母心”的意思是毫无原则的宽恕,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蓄意杀人,按照法律,毫无疑问应该被判处无期徒刑,可是偏偏有人要从社会,心理,家庭这些角度为这个罪犯开脱,说“这个人也很可怜”,“他成了这样社会也有责任”之类的,求得减刑,这样的行为,就叫做“圣母心”。
这种毫无原则的宽恕,当然是不可取的,图图大主教也在书中明确说,他对这种毫无原则的宽恕是反对的。图图大主教所说的宽恕,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饶恕一个人伤害他人的行为,而是主动寻求自己内心的解脱。
心理创伤对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大,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人们总是希望,不去做什么,而等待心理创伤的自我痊愈,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那么这句话对吗?错了!时间不能治愈一切创伤,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童年阴影,如果一个人在童年受到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那么,这种创伤,就有很大可能会伴随他一生,并且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他的人生,这种影响,不会因为漫长的时间,而自然的消除。
图图大主教的父亲,算不上一个好父亲,他暴躁,酗酒,家庭暴力,这使得图图大主教的童年,是在恐惧 ,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度过的,这种恐惧带来的阴影,伴随了图图大主教超过三十年,直到他,真正的在内心里宽恕了父亲,可惜,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于是,图图大主教就在反省,这三十年里,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阻碍着他走出这段困境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它无法消除父亲给他带来的影响呢?他的最后结论是,他的心灵,一直困在过去的痛苦和怨恨之中,从来没有走出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图图大主教早已成年,但是,当年那个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孩子一直都在。
后来,图图大主教,是从宗教,和自己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这就他的宽恕思想观。而这种思想,也跟他的战友曼德拉不谋而合,我想很多人都听过曼德拉的那段名言——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早已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伤害后,如果不能把伤害放下,去宽恕他人,那么这种创伤,就会像囚室一样,囚禁这个人的心灵,让他长时间饱受折磨。
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恋爱中被欺骗,被背叛,于是开始怀疑人生,对感情失去希望,从而导致性格冷漠,之后的情路不顺。
至于什么不公平,被欺负,这样的伤害,简直是数不胜数,防不胜防。这些时刻环绕着我们的伤害,每一个,都是囚禁心灵的牢笼。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都会给生活带来不可弥补的影响。而《宽恕之书》讲的,就是如何走出这种心灵的牢笼,放下故我,追求真我。
在书中,图图大主教,讲述了一整套治疗心灵创伤的流程,我们来看一下。
如何治疗心灵创伤?
图图大主教介绍的这套治疗心灵创伤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 讲出事实; 2.正视自己的感受;3.予以宽恕;4.重建关系。
下面来具体说一下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讲出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怪,被伤害后,说出事实,有什么难度吗?这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吗?其实还真有难度!这一步,恰恰是这套流程中最难的一步。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复杂,有心理原因,有社会原因,有教育原因,也可能还有自身特殊情况的原因。
比如说你回忆一下,小学,初中,高中,是不是每个班里,都会有那么几个被孤立,被欺负的小孩?他们被孤立,被欺负的时候,去直接找人说出来吗?不会!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崇尚坚强”的概念,而这就鼓励了“逞强”的行为。在这种文化浅以默的影响下,孩子会觉得说出事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难关。
这种情况在感情纠纷中特别普遍,明明心都碎成渣了,还要装成云淡风轻,毫不在乎的样子的人,是不是比比皆是?
图图大主教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一项工作,就是寻找种族歧视的受害者,鼓励他们说出受害的真相,在多年的工作中,图图大主教发现,比起仇恨来,宽恕才是隐藏在人们内心中的人性,那些备受种族歧视折磨的受害者,在说出受害的真相之后,很少有人选择报复。很多情况下,他们在说出事实之前,是一个满怀仇恨的人,可是在说出事实寻求到安慰以后,他们变成了心怀悲悯的人,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讲出事实这一步。
人类是一种社会型动物,这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共情”的需求,需要寻求支持和认同,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彻底孤立的生存。如果你讲出自己被伤害的事实,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安慰,那么心灵上的痛苦,自然会延缓很多。
当然了,怎么说出事实,也是需要有套路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你的陈述对象。
图图大主教认为,最好是直接向伤害你的人陈述,比如说你失恋了,就最好直接向离开你的这个人陈述,告诉她你的感受,你有多难过,这并不丢人。当然了,这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比如说伤害你的这个人很坏,冷漠自私傲慢,不愿意承认伤害他人的事实,那么你去向他陈述,就有很大的风险受到二次伤害。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合直接向加害者陈述了。
退而求其次,图图大主教认为,你可以向和你有同样经历的人陈述。这种情况也是我们最常见的选择,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父母皆祸害”小组,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这种陈述对象的好处在于,陈述后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反驳。
最后一种选择是自我陈述,写日记,写信,录音,只要是把自己被伤害的事实,详细的陈述出来,都是会有效果的。
第二步,正视自己的感受。
我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关注自己感受的习惯?就是说当你有恐惧,愤怒之类的感受的时候,你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如果可以的话,这种情况下,你通常,都是怎么做的?
大部分人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逞强……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因为某件事情而沮丧,或者因为某件事而悲伤。反而会假装潇洒,或者懵懵懂懂的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心情不好。这种人生态度看似潇洒乐观,但是害处极大,如果不正视被伤害这个事实,那么它给你带来的心灵创伤,就不仅不会消除,反而会长久的影响你的生命状态。
比如被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过的小孩,往往很难感受的快乐,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忧郁的情感状态里,还有现在比较被热议的留守儿童,这种孩子长大后,感受亲情的能力,会明显的弱于常人,这就会导致幸福感不高。
比如说我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外公照顾我,使得我的穿戴很土,让同学们误认为我家很穷,有一次,一个同学的帽子丢了,他就很自然的怀疑是我这个班上最穷的同学偷的,并且把这种怀疑告诉了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就在放学时拦住我,质问我为什么偷她儿子的帽子,我于是受到了伤害。
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之后每当我因为穷而被看不起的时候,这个伤害带给我的痛苦就会突然爆发,让我不能自已,时光流逝多年,也不能完全忘怀。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就在回忆当时的感受,试图体会自己当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愤怒,被无缘无故怀疑的悲哀,还有对贫穷的痛恨。简单的说就是,我被这个同学的妈妈,深深的伤害了。
这种伤害远比身体上带来的伤害,留下的效果要长久的多,当时的悲伤,痛苦,愤怒,十几年过去后,都还历历在目。
那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有人可能会切齿痛恨那个阿姨,说不定当场还会发生争执,当然了,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只会把这样的痛苦埋在心底,假装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希望在漫长的时间里忘记这件事。
这种做法错了!它的危害在于,我相当于在自己的心理建了一个牢笼,把当时的感受给关了进去,虽然当时没有爆发,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块角落,就成了不可踏足之地,每次不小心碰到,都会让我黯然消沉。所以说,这种做法错了。
时间不是治愈伤害的良药,宽恕才是。
我们需要正式自己的感受,审视自己的心灵,把这种被伤害的感受,晾晒在阳光下,而不是埋藏在心底。为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宽恕!
第三步,予以宽恕。
宽恕一个伤害自己的人难度大吗?难度很大!
《宽恕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他的儿子被谋杀了,这位母亲,在宗教和他人的帮助下,走出了儿子被杀的阴影,也在内心深处宽恕了凶手,并且写了谅解书,积极为凶手争取减刑。但是多年过后,当她再次看到这个凶手的时候,发现凶手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且凶手快活自在,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内心的谴责。这个母亲当场就崩溃了,内心深处的怨恨和愤怒顷刻爆发。这位母亲此后的一生,都在饱受着这种仇恨的折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
这位母亲以为自己宽恕了凶手,但是其实没有。她之前的宽恕,是建立在凶手表达悔意的前提下的,如果这种悔意消失了,这种宽恕也就瞬间崩塌了。所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宽恕。
图图大主教说,真正的宽恕,是没有条件的。他有没有悔改,有没有道歉,有没有补偿,这种宽恕,依然是成立的。
我宽恕你,与你无关!
这句话敲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很装逼,是啊,这种情操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如果想要走出自己的心灵牢笼,这又是必须要做的。不然你会被深藏在心底的负面情绪所笼罩,永远逃不开过往的影响。
这位母亲,她的后半生,再也没有原谅凶手,深受悲痛和怨恨的折磨,也就自然没有走出心灵牢笼,重建生活,只能郁郁而终。
这让我们看到,这位母亲,与其说没有宽恕凶手,不如说没有宽恕自己。她陷在过去的惨剧里,失去的却是所有未来。而图图大主教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说明这个道理。
为什么要宽恕?因为只有宽恕过去,才可能走向未来。
那么要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宽恕呢?
图图大主教认为,人类是一个共同体,有着同样的感情,同样的生活,伤害你的人,之所以会伤害你,并不是因为本性恶劣,没有人生来是为了伤害他人的,在这个伤害行为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有你的责任,也有我的责任,人的命运,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连在一起的整体。你受到伤害,有权受到他人的安慰和帮助,同样,他人受到伤害,所有人都有责任。
这种境界好高,我们普通人如果能做到当然很好,但是做不到,也无可厚非,因为本来亲人被杀害这种情况,就是极端小概率事件,我们遇到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日常普通的伤害,用共情心理,其实就够了。
比如说有个同学,暴力,打人,敲诈同学钱财,给其它同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行为恶劣吗?当然非常的恶劣。但是你想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天生如此吗?他在暴力的对待其他同学的时候,可能自己也在承受着家庭暴力带给他的恐惧。从这个方面看,这个人,又是值得同情和宽恕的。
所以说,共情心理,是宽恕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
第四步,重建关系。
予以了加害者宽恕之后,下面自然是要重建生活了。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一段段关系的集合,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这所有关系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你的生活。而每一段被伤害的过往,就代表着一个关系被割裂,那么想要重建生活,就要重建人际关系,如果与加害者的关系,还在这些关系组合里面的话,那还要重建或者放下和加害者的关系。
一个女孩外出旅游,被一个酒后驾车的司机撞死了,她的母亲悲痛欲绝,但是却没有急于报复,而是在经历重重磨难和煎熬之后,在内心深处宽恕了肇事者,肇事者出狱以后,这位母亲主动见了他,两人抱头痛哭,然后一起组织了一个以“尊重生命”为主题的巡回演讲,用这种方式重建了生活。
这就是宽恕和重建关系的典型案例。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被很多人伤害,随时面对需要宽恕他人的情况,这时候重建关系就很重要。多数朋友反目,恋人分手,都是没有做好重建关系。
有的人性格比较内敛,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不愿意坦率的讲出来,甚至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断裂就会频繁发生,表面上是因为“忍无可忍,道不同不相为谋”,事实上却是因为没有做好重建关系的准备。
如果能够做到讲出事实,正视自己的感受,予以宽恕,重建关系这四步,肯定可以避免很多的悲剧,让你的内心没有牢笼,从而让我们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未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去。
小结
前面说的内容有些多了,再把其中精华的部分,总结一下吧。
时间不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宽恕才是,只有宽恕过去,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才能重建未来;
真正的宽恕是无条件的,无论对方有没有悔恨,有没有道歉,都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宽恕,宽恕的本质不是为加害者脱罪,而是让自己走出内心的牢笼;
要做到这正的宽恕,必须做到四步,讲出事实,正视自己的感受,予以宽恕,重建关系。
《宽恕之书》就是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让过去的人和事,对你现在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及如何治愈心灵的创伤,更积极更乐观的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