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拖延症吗?
今天再次回炉罗胖的“大家都有拖延症”,有了另外一种收获。让我重新认识拖延症的同时,也收获了有效解决的拖延症的良方。主题主要围绕“常见拖延症的特征以及对拖延症存在的偏见与误解”、拖延症的本质、如何有效改善拖延症等维度展开。
什么是拖延症?拖延症是病吗?
A.买了一本书放在书橱,放了好久都不曾拆开封皮;
B.年终要写总结了,本来今天有时间写的,硬要说服自己明天再动笔写,结果到了“明天”,又说服自己拖到下一个明天;
C.信用卡到期了,提前5天就收到了还款信息,但是一直觉得还有时间,不急,结果,直到因为过了期限而收到银行的扣除违约金的通知而懊恼不已……
工作或生活中,具有上面A、B、C中任何一种现象的,即可判定自己是患有拖延症了。明明知道自己该干的事情,却一直寻找各种借口逃避,拖拉着不干,与此同时,心中伴随着强烈的焦虑、自责与负罪感。据统计,换有拖延症的人占总人口的70%-80%。
很多人都说拖延症是一种病,罗胖说,通过他大量的阅读和参考市面上的关于拖延症的书籍,发现这些都是误导。在此之前,我也一直以为严重的拖延症是需要去医院治疗的。但是,罗胖对此给出了全新的解释。市面上那些说拖延症是病的基本骗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理结构决定的。很多心理问题就像是沙漠之中的植物,表面上看到的只是漏出地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实际上地底下有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与认知决定的。因为与通俗或主流人群设定的外在的标准不一致,就被认为其行为模式是错误的,不能接受的,因此便定义为是一种病,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人类患有拖延症的本质是什么?
拖延症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现代社会患有拖延症 的人越来越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类具备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即同比不确定性的未来,人们更加注重当下的价值,且对当下的价值评判会更高。以此为基础,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会倾向性的选择当下的利益与享受。尤其是当今社会,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
现代社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达,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与信息,而因为快节凑的生活,人们来不及甚至不具备对繁杂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全部存储在大脑里,久而久之,会因为一些虚假或者错乱的信息,对自己的认知存在误判和假象,由此也会做出与自己心理不一致的行为。如:现在倡导的大众创业的风潮,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模仿比尔盖茨,中途辍学去创业,到最后因为条件不成熟而以失败告终。比尔盖茨是成功了,可是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亲的人脉关系在其创业过程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人们总习惯于去接受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但实际上,自己认为对的路,不一定通向成功。
社会节凑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人们通常会环境影响、被生活所迫去做一些违背自己真实心愿的选择。比如:大学毕业本来想去做老师的,但因为教师岗位薪酬水平偏低、晋升慢,于是迫于养家糊口的需要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销售岗位。曾经向往多年的琴棋书画、漫步校园的工作场景瞬间切换到了日日觥筹交错、为讨客户欢心而不惜委曲求全的画面。长此以往,便会对工作形成一种抗拒的心理,于是,患上拖延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有效改善拖延症的症状呢
如果发现自己患有拖延症,该如何有效改善呢?
罗胖说,拖延症不是问题,它只是人类历史进化历程留给我们的礼物,是现代社会目的性,正当性等形成的海市蜃楼照射出来的缺陷,是一种很乐观的判断,有一种顺其自然,任其让时间来解决的意味。可是,拖延症它终究是一种困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包袱,是阻碍我们通向美好未来的畔脚石,如果对未来还有那么一点期许,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克服。
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佩里提出了一种“以暴制暴”的全新观念,即当我们在为一件事情拖延而烦恼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找另外一件更有价值的事情来做,赋予拖延时间另外一种价值感,因此也会有另外一种收获。比如说,因为不想交报社的文稿,于是跑去学生宿舍找学生聊天,最终,虽然,报社那边没有收获,但是却因为经常光顾学生宿舍,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也收获了很多奖项。
罗胖提出了可以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为机械性的任务,这样降低任务的难度,这样从心理上,人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着手完成。或者,也可以通过给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充分利用自己的虚荣心,借助群体的压力来逼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我更希望那些患有拖延症的人们都能从心出发,换一种角度,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与事物。就好比罗胖所说,目的和生命本体更加贴近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没有了强迫感、违和感,听从自己内心的指挥,便会自如很多。
生命有度,梦想不止,拒绝拖延,即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