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谁的青春不迷茫》开始就看刘同的书,一直很喜欢他的文字,带着成长的温度,努力向阳生长,不缓不慢的成长。他的书带给迷茫中的我们很多力量,也隐隐约约为那些迷茫中的人指出了行走的方向。
看到刘同出新书,就迫不及待买来看,纵然相信这本书很好,但是拿到手里,看到内容,仍然给了我很大的震惊,故事行云流水。一个十七岁的自己和一个36岁的自己对话,别别出心裁的故事,别出心裁的自醒。
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刘同对36岁自己与17岁自己交流、对话的感悟。故事里的主人公叫郝回归,17岁的郝回归还叫刘大志。
故事伊始,郝回归参加表妹孩子的生日宴,因为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看不惯朋友们的低头附耳,而大发雷霆,跟朋友们大吵了一架要绝交。
后来在出去散心的一辆出租车里,捡到一个笔记本,问他,如果让你回到17岁,你想对17岁的自己说什么?看到日记本上的问题之后,他又接了一个神秘电话,之后回到了17岁,成为了刘大志——也就是自己的老师。
因为36岁的自己过的不好,总以为是17岁的刘大志不够努力或者认知有问题,想要从各方面改变刘大志。通过作为老师与刘大志、微笑等17岁这些朋友的相处和认知,再加上见过未来的自己的周校工的事情,郝回归不断的反思,不断的与自己对话。
最后发现,其实那时候的刘大志是有勇气、志气、上进心和感染力的,那时候的他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好老师。郝回归和刘大志说他的工作是大学老师,刘大志说非常好啊,这时候郝回归是蒙的。他突然发现,现在的自己对于17岁的自己并没有活的多差劲,是自己把现在的生活过的麻木了,反而怪起17岁的自己。
所以后来他说,如果自己能改变17岁的自己自然是好的,但是就算改变不了,自己也应该对自己的36岁负责。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每个人都不应该将自己现在的状态归结于原来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或许在认知上等一些事情上存在问题,但是那就是那个年代的认知,就是那个时期自己的想法,没有人能像郝回归一样回到过去成为自己的老师,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也或许改变自己的未来。
每个人所做的,都应给为自己的现在负责,不能因为现在的生活麻木或者不满意就归咎与过去。也许过去有错,但是过好当下更加重要,当下不仅仅是以过去的表现,也是未来的基础。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态度去对待,结果在我们内心的映射就可能不一样吧?过去无法更改,未来才更迷人。
愿我们都足够强大,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