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驻地在离城市十几公里外的小村庄,乡土气息浓厚。交通倒是还算便利,只是工作太忙,鲜有时间去城里逛逛。大概是了解了我们的心理,单位附近的好些村民,喜欢带着时令水果到单位门口叫卖,以此来补贴家用。因为客源充足而且简单,生意甚是好做。一辆家用的三轮车,好些平日里积攒起来的塑料袋,几框子自家摘得水果,一杆最古老的称,好多时候拉过来不一会就能卖光。
前日有位老人家在门口卖锁阳。如今应该不是锁阳成熟的季节,锁阳已经干瘪,用几个旧塑料袋装着,并不称重,一袋一百。拿手里感觉一下,有四五斤重。只是并不了解市面价格,看看人家的模样,也不像是骗人的样。有好些人凑过来买,可货物有限,来晚的自然空手而归。拿到钱的时候,老人家眼里那份满足感,突然让人心生怜悯。
昨日又有一对中年夫妻骑着电动三轮车拉西瓜来卖。瓜皮子上还粘着新鲜的泥土,好多瓜秧也跟着西瓜一起被拉了过来,一看就知道刚摘不久。同事聚在瓜车旁,敲敲这个,看看那个,生怕瓜没熟。男主人拿起一只瓜用手轻轻一拍,一只西瓜就开成了两瓣。男主人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西瓜已经熟透,可大家依旧只是围观聊天,却鲜有买的。
单位门口如此这般卖水果的人来的多了,大家也就知道套路了,不要急着买,围着瓜车聊聊天,不要露出强烈的买瓜欲望,卖家就会便宜点。毕竟拉一车西瓜来买不了再拉回去是不划算的,更何况是自家的西瓜,便宜点也无妨。这可是长久以来大家总结的经验并被广泛流传的。
果然一阵子之后有人问能不能便宜点,女主人一个劲的说她的瓜如何如何好,种瓜如何如何不容易,好似降了价她就要赔本了似的。只是看大家买瓜的欲望不是很强,女主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并不坚决。男老板看大家如此态度,一挥手,降价处理。价格松动,一车瓜一会就卖空了。算算到底便宜了多少,一斤瓜便宜一毛,一个瓜也就是一块,其实并没有多少钱,只是大家很享受这种讲价的乐趣,生活无聊,以讲价来寻求点快乐而已。至于瓜农,种了一地的瓜,倒是也不在乎这一毛两毛,临走还留了电话号码,让我们吃完了瓜给他打电话,他再给我们送。
门口有几位经常来卖水果的村里人,大家已经相熟,有时候到了大豆玉米成熟的季节,打电话带点新鲜的大豆玉米煮着吃,味道也是美极了。有时候还能让代买东西,也着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村里人是没有生意人那样精明趋利的,虽然拉点水果过来也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可打起交到确实让人舒服很多。
在单位门口不远处,有村民买下了一个破旧的小房子开了家小卖店,卖点饮料零食和简单的日用品之外,也卖自家的新鲜水果。小店开了没几年,老板却越来越精明,出了名的扣扣搜搜不说,卖的水果经常焉了吧唧,比起这家小卖店,大家更喜欢在那些时不时到此卖新鲜水果的村民那里买东西。
听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家小卖店老板也挺大方的,卖的也是新鲜水果,可为什么如今却变了样?大概问题就出在仅此一家上。人,在一家独大的时候就容易骄傲自满,单位如此,生意也如此。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如今门口小店的老板已经专职做生意,而村名,大都只是买点时令水果挣点零花钱,挣多挣少并不太在意。目的不同,做事风格也尽然不同。可是难道真的是这些原因吗?有之,却并非准确,最根本的大概还是人的本性,是门口小店的老板,认准了我们的心理,坐起起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