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什么?
搜狗百科上对滑坡论证的解释是:以采取第一步会导致其他具有灾难性后果为由,劝阻听众不要采取第一步。
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把你放到坡上,然后在你背后那么一推,让你直接滑到坡底。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把你推向极端化来证明你的第一步是错的。
举个常见的例子,小时候我们贪玩的时候,父母总会教训我们要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会跟那个谁一样整天游手好闲,成为社会的蛀虫。
但实际上贪玩不代表不好好学习,就算不好好学习,就真的考不上好大学吗?好大学是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吗?没有好工作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吗?这些都不一定。
把滑坡论证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如果A,就会B;如果B,就会C;如果C,就会D。把不确定的A,推到大家都觉得是错误的极端的D,再进行归谬。这就是滑坡论证。
二、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进行滑坡论证?其实是因为滑坡论证会让我们感觉很有说服力。这背后的原因,来自于人性的秩序偏好。循次渐进的东西对我们总是有莫名的吸引力,听上去就感觉特别有道理。
不信你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杰克·霍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你看,是不是直观上给你的感觉就很有道理。虽然这两句话都没有论据,但是因为它采用了循次渐进的递进方式,我们读完就会产生非常有道理的感觉。
三、怎么办
因为这种秩序偏好,我们很容易就产生盲点。对一些未经过论证只是通过这种递进的方式呈现的观点产生本能上的相信。为了避免犯这种错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利用回归效应
回归效应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最终是要趋向于回归平均水平的。你以为要发展到极端的事情,有可能是要回归正常了。
比如你在家老爱赖床上,你老妈就骂你懒,说懒人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娶不到老婆之类云云。
你这时候其实从懒后面的话都可以不用听,直接告诉他所有事物都存在回归效应的。反正你总不会直接就这样懒死吧。你懒久也一样会出来活动活动什么的。
(2)集中一体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我们在讨论A,你如果想讨论B或C,请证明A跟BC有关系。
比如有一场针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辩论赛,反方是这样辩论的:如果有爱,同性之间就可以结婚,那父女跟母子有爱也可以结婚吗?那不就成了乱伦吗?多人之间有爱,也可以结婚吗?那不就成乱搞了吗?同性之间有爱就可以结婚,那不就乱套了吗?
这里反方就是用滑坡论证,把同性婚姻推向极端,跟乱伦这些我们无法接受的行为绑定在一起。这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你不能告诉我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而是要告诉我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凭什么支持同性婚姻的地方,乱伦比例就会比较高?让他证明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