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那天没底妆没口红,黑眼圈挺明显。轻微近视的她忘记戴眼镜,送完孩子再一路小心摸索着把车挪过来,坐下后马上松出一口气。
“打车叫滴滴不行么,非得自己开车?”
“早高峰叫不到啊。我们家那小王八蛋,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昨天晚上因为他不睡,我额外花了一个半小时发火。发完火弄他睡,睡着了我再起来处理公司的事,今早不小心睡过头。”
哄睡孩子再挣扎着起来加夜班,是小溪比我们这种普通阶级的哄睡老妈妈更辛苦的地方。
因为她的新公司刚起步,小溪作为三个股东之一,出资最少,主要以管理运营上的经验优势入股。有时其他两个股东相对轻松地享受分红,一有长假就携老公带孩子,天南海北旅行晒照片时,小溪只能吭哧吭哧地当劳苦的留守人员,处理还未进入正轨的鸡毛蒜皮事宜,时常还得为基层员工没做清楚的事情擦屁股收尾。
到了中年的女人,想清楚了还能有足够勇气,跳出原本轻车熟路的既定轨道,就更不得不事无巨细,拼出一条血路。不走常规路的她选择了这样的角色,又要尽力平衡家庭和事业,只能压榨自己。
所以在请了住家阿姨,也有得力的长辈帮忙承担养育儿子的情况下,小溪还是咬咬牙,在晚上划出固定时间陪儿子玩和哄睡。
小溪冒了一金句:有种每天定时发作的愤怒与崩溃,叫带孩子睡觉。
我真诚地点头,等她开闸。
“现在吧,都提倡有质量的陪伴,说得再忙的家长都没有偷懒的理由。现在各种应用过于方便,下班堵车路上还没到家,就有新的事情进来。实际老娘下班一回家,只想和沙发,地板,床铺紧紧黏在一起。”
在小溪看来,偷懒又算有质量的陪伴,就是晚上散步遛狗遛儿子。她们家还养着一只哈士奇。常常是爸爸牵着狗绳防止狗呲溜一下蹿出去吓人,小溪用防走失绳拽着儿子,不,是儿子拽着她。
“陪玩什么的都还好,最考验人性的是哄睡。”
除了选择新的职业开端,辛苦地尽力平衡两头的小溪,周围还有一圈也hin不容易地,日复一日地承担着晚间哄睡重担的老母亲们。
嘉嘉妈:
“孩子八个月,习惯抱睡。从上手到睡熟放下大概一个小时吧。哇?你觉得就一个小时,就一集日剧美剧的时间?不能看手机看平板,百无聊赖黑暗中唱歌说话完再一个人发呆,你试试看?你现在拉屎十五分钟不带手机都挺失落的吧?
直挺挺地负重坐床上,腰腿屁股酸,捶两下都是垮塌的脂肪,心塞抑郁。每天这时候最容易对人生产生思考了。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孩子屎尿屁、夫妻关系到婆媳矛盾、自己的职业前景和领导,同事相处、孩子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兴趣班费用行情、哎,反正想得越多越抑郁。”
说实话,我孩子四岁半了,我对这段的细节已忘怀不少。但反正精神上的潜意识和身体本能都在告诉我:不要再来一次。
再说,这个对比够扎心,怕孩子看见手机屏幕,不能看手机。还有谁能忍受厕所呆十五分钟+,不带手机?难道看书?
萌萌妈:
“十一个月,没断夜奶。无暇想象未来,现阶段半夜喝奶后忽然清醒,需要陪玩陪说话是头号噩梦。什么叫午夜凶铃?就是她半夜不好好接着睡,还要陪玩时“咯咯咯”银铃般的笑声。
这场景最近发生频率大约一周两次,对于我这个神经衰弱容易失眠的人来说,真是折磨。我女儿有一周醒三次,我第二天上班时,一口闷气顺不过来,脱口而出对着领导吼。”
“请问你还在原地上班吗?”我问。
“当然接着干啊。几个成年人热爱上班呐?不都生计所迫?”
不过后来那个跋扈的小科长,不再指使萌萌妈给她办公室的多肉浇水了。因祸得福吧,忽然被人发现“原来她不是柿子。”
Andy妈:
“一周一个月,能扶走了,夜晚尤其练习得勤奋激动。黑灯瞎火中扶着床头横行。你眼神迷离,意识迷糊,放松警惕之际,他会忽然一脚践踏在你头发上,or一屁股坐在你脸上。
有一次他一屁股压下来,我隔着纸尿裤,问到了新鲜屎粑粑喷涌出来的气息……”
咩咩妈:
“一周三。原来怕她说话慢,最近她好像要把以前没叨叨的全部补上。关了灯除了枕头上横行,嘴也一刻不停。
我试过装死不理她那招。她就先趴我脸边叫唤。好不容易我觉得安静下来了,以为她无聊了自动入眠。一睁眼,她跟《咒怨》一样,一张白白的肉脸杵在我面前十几公分,眼神直直盯着你。见我醒了,‘妈妈妈妈’又叫起来。”
牛牛妈:
“两周二的儿子。睡前没完没了地要求讲故事,说好三本,约定的时候说“可以”。可以。三本完了永远‘再讲再讲’,大堆大叠的书往床上搬。
我在讲的时候,他又自己使劲往后翻。我们家书本损耗很大,他翻书动作很大,又抠又揉的。就我买的那种硬卡纸的绘本,都能被他孜孜不倦地躲在角落撕下来。”
安安妈:
“等他们睡着了就好了?没有的,或者你命真好,不用亲自哄孩子睡的吧?
儿子三周。如果大半个晚上我都没有被他踹过推过击打过,以及他的头没有至少90°打转到我屁股附近,我就会一个激灵起身,神经兮兮地摸摸他嘴巴鼻子,确保他还好好活着,然后再检查他是不是盖着被子,肚子有没着凉,有没尿我一床……
嗯,伟大的本能吧,和孩子睡觉,我的身心是无法平静安稳的。
本来在他婴儿时期,我听说过各种压到孩子的意外,是分床睡的。再大点他不穿睡袋自己脱掉,半夜被子又踢到脚边,小肚皮敞开着。哎,妥协了一起睡吧,至少不用起床走路去小床进行夜间巡查。”
UU妈:
“四周七的女儿。睡前叫她刷牙上厕所,可以家里沿路看到什么一条道玩着去。等我大声把她召唤回来,发现什么都没做。就到睡前,戏还很多,亢奋地披着被子演公主,怎么破?”
UU跟我女儿差不多大,因为都是女孩,UU妈的烦恼跟我的很像。她恳切希望我支招。我让她不要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对我有太高的期待,获得那种心平气和“一招制敌”的妙效。
我自己这,自女儿能听懂人话后,也爆发过几次把她赶到卧室外,让她在黑暗中嚎的事件。困倦又愤怒之下,暗戳戳地想:能不能拎到楼下垃圾桶呢?
关于睡前故事的选择,有一些个人补充。
1、故事长度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理解力和专注力发展后,家长是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篇幅更长、情节更丰富、文字更多的故事。不适合一次性讲完的,讲故事之前先说好讲几页。
我最愚蠢的选择之一,就是没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网上凑单买过一本一面是图,另一面满满全是细密文字的书本,当睡前读物。以至于大冬天讲完故事,我渴死了,一口气灌下两大杯水。一转身,还有第二本等着。因为当时我们家约定的是睡前讲两本。
惨痛的教训以后,我们给“两本原则”的约定里加了个条款:字数太多的睡前故事,每次讲五页。
2、故事内容
避免那种太能调动他们肢体互动的读物。比如有的孩子就是喜欢消防员或者宇航员。一看到相关画面就手舞足蹈不能自己,自己点燃了自己。这种内容可以在非睡前的亲子互动时间讲。
我们家孩子是女宝,但我是不太喜欢给她讲那些公主系列的故事。即使曾经是经典,也有很多过时扭曲的价值观,不是睡前拿起一本书照读完成任务就可以,很多观点传达起来,需要我们先慎重思考。
比如很多公主都是等着被救,救她的人还一定会是个完美的王子。基本套路就是王子公主都是颜控,搭救之前都会先确认美颜,苏醒之后确认对方身份,颜值,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或者把“一见钟情”渲染得太伟大,小美人鱼为了一个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人,执着地放弃声音,承受痛苦。最后她是因为善良和爱,自愿牺牲生命成全别人的幸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从她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看,从一群真心确切爱她的家人那看来,这是悲痛的。
作为一个女孩,成长中更需要知道的应该是:先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看重自己的生命和人格价值。保持理性,不为了看起来精致的外在,而一时冲动,搭送自己的一切。
不管是女小人鱼观望以及救溺水王子生情,还是白雪公主、灰姑娘被王子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救出,都没什么真爱的样子。这样的读物大抵就是相应的年代,教育人身和婚姻不自由的女孩们:你们没什么自由个性价值,除了美貌、出身。你们还必须善良、顺从、痴情专一、依附他人。
话说回来,UU妈抱怨睡前“戏太多”的苦恼,很多养女儿的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我说,我最近哄睡,用的是“哥特暗黑”款式,情节涉及恐吓。
比如对话故事一:夜行动物的尾巴。
“你有尾巴吗?”
“没有啊。”
“你为什么没有尾巴?”
“哈哈哈,人怎么会有尾巴,哈哈哈。”我女儿语气很自信,眼神都不抬一下表示疑惑的。
“你很晚睡觉的话,会长出尾巴的。”
“嗯?”她的表情,已经表现出警觉。
我继续:“你知道外面的野猫、小狗、猫头鹰、壁虎吧?他们都是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所以都有尾巴。你看家楼下那只整个晚上不睡的黑猫,尾巴最长。”
立马躺下,被子一直拉到脖子。
故事二:夜空飞行的蚊子巫婆
房间里进了两只蚊子,嗡嗡作响。
“你听,蚊子的声音。”她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屡教不改,把剪纸的活动放在床上让我很烦躁。
“你知道吗?有个蚊子巫婆,长得比你脸大。她会派一些手下出来侦查,看看哪家小朋友还没睡。他们嘴上长着一根长长的针,特别喜欢叮不洗澡的,和晚上不睡觉的小朋友。”
“巫婆在哪里?”一脸警觉。
“在外面的天上飞。”
正好房间里蚊子很配合地“嗡嗡嗡”飞过去。
立马躺下,被子一直拉到脖子。
还有一个会飞的德国母蟑螂系列。
每一个陪睡妈妈,都有一部血泪史。祝大家健康幸福,在繁忙焦虑的生活中,生长出与日俱增的斗智斗勇的力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