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 非一日之功
——有感于第一次书评稿的撰写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每个人都会有惰性,休息久了便会忘记了如何思考。昨天上午在学校招生,午餐时,跟同伴们聊起了“进阶学习”之事,我说了一句: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如果没有成绩,对不起学校花在我身上的那两万四。在同伴们纷纷让我努力学习时,我的一句“努力了,又对不起自己。”让一直劝我要努力的小明同学感到了认同。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如此有压力的学习状态,更喜欢水到渠成,而非拔苗助长。毕竟我们除了工作,还有生活和家庭。之所以喜欢李教授的团队,更多的是因为“温暖的压力”,他不会一直让你盲目地做着,总会合时宜地引领着你该干什么,该怎么做,对于我这种“笨鸟”真的是“雪中送炭”。
周五中午12点33分,李教授在精英班学员群中分享了《教育视界》2018年2月管理版目录,正好在培训自己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直到发现群里的其他班主任们的整齐队列才发现。这应该是目前正式发表的第三篇文稿,虽然比不上蓝老师的多产,但对于自己真的是一大进步。仔细想来这真的是第一次在李教授的引领下如此顺利地发表文章,从开始撰写仅用了三天,改了三稿便发表了。但从阅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到书评的撰写,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看着自己电脑文件夹里的读后感,从一、二、三到三十五,真的是感慨万千。在五月底的市智慧班主任评比时,我本打算将所有的读后感逐一打印装订成一本,结果是完全无法装订成一本,太厚了,只能挑选了一部分和其他学习材料装订成一本。当我呈现给评委时,从他们诧异的目光中,我看到了肯定。
一、坚持
2018年1月15日,我写下了《中国班主任研究》的第一篇读后感——从中国班级看班主任。记得在第一篇的读后感的开篇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终于得空,终于让自己放下其他,开始翻看早已放在案头快一个月的书,决定每天研读一篇文章。今天花了尽一个小时反复读了熊华生教授的《中国班级的特性》。文章从中国班级的特性、中国班级:作为雏形的社会、中国班级的利与弊三个角度探讨了"中国班级"的特性。
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没有暖气的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在冰冷的桌前端坐着,有时会冻得直发抖。每一次努力地阅读着,写着,每当自己心底冒出“算了吧,明天再写”的想法时,总会提醒自己“坚持吧,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儿!”于是,不管多与少,坚持每天写着,从一千左右的读后感到三千多的文字,从一开始的简单感悟加摘记的分享,到后来的融入自己的观点的解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改变。正如自己在书评最后一段中所说:阅读一本学术性的书籍本身对自己就是一种挑战,敢于写出自己的感受,更是一种勇敢,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多一些自己思考,多质疑,多融通,或许我们就能找到那“豁然开朗”的新天地。
二、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人总是需要不断地鼓励的。每一次写完一篇读后感,我都会利用公众平台和简书发布分享,不管写得好与坏,这也是逼着自己接受监督。有时候觉得自己那粗浅的不能再粗浅的文字真的不值得分享,但总有那么一群人在默默的关注与分享着:
华师大李教授,我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个博导,却能在班主任研修班成立前,邀请我加入并将学院的1号留给我,真的是莫大的鼓励。李教授总是第一时间将我的读后感分享到各个群中,我看见的我看不见的……他总会不断地鼓励着我说,您的这份努力一定会有独特的价值。
常州顾惠芬校长,顾校长真的是让人不能不喜欢的一位校长,因为她的美貌与智慧,更因为她的亲切与温暖。她总会在我的朋友圈留下一些让人感动的话语,她总会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看我的文字,并提出她的建议。她总能恰到好处地鼓舞着我前行。有假期中她还分享了一些老师读了我文字之后的感悟,太感动了!
杭州徐美仙老师,与徐老师认识是在乡村班主任会议之后,她通过群聊加了我。虽然之后没有什么畅聊的时间和机会,她却用独特地方式鼓励着我:1月29日晚,在我写下第五篇读后感后,她在晚上的21点44分发了一条微信给我,她说:程老师,佩服您!这么忙碌的期末复习阶段,居然坚持每天学习,勤于笔耕。说自己是我读后感忠实的读者!1月29日傍晚,她又发来:程老师,我已经把您写的读后感全部复制在WORD文档里打成电子包,发在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室里。
还有叶斐妃、李静雪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点赞分享,叶老师还时不时地留言鼓励,巩淑青老师,一个孕妈妈不方便电脑阅读,便打印出来阅读。2月6日晚发了一堆她阅读了我的文稿后做的批注的图片给我,那不仅仅是感动,更多了一些震憾。还有太多太多的那些相识不相识的来自全国的班主任们的鼓励让我坚持着努力着去读、去思、去写。
三、尝试
记得李教授3月26日让我写一写《中国班主任研究》的书评,碍于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一直在思考,一直不敢写,觉得自己写不好。在4月13日看了陈才英老师分享的材料,突然间感觉到了一种希望,原来在我印象中如此优秀的班主任们也会有矛盾和犯难的时候。于是我当即便开始了撰写,先从列提纲开始,再融入自己反复阅读后的点滴感受。说来也奇怪,这篇文稿写的异常顺利,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于4月14晚9点左右发给了李教授,教授第一时间给出了建议。4月15日一大早开始修改,我始终认为第一稿到第二稿的修改是最痛苦的,因为这需要大刀阔斧地做整容似的修改,改了一上午,自己觉得总是不满意,便想到了华师大的张春兰博士,就将自己修改的第二稿发给了张博士,不得不说张博士的认真与细致让我惊叹,一字一句地与我分析、商榷。很快第二稿就形成了,再次发给李教授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并将文稿发给了编辑。
这真的是我在李教授手上形成的最快的一份文稿,去年写的关于学生问卷到项目形成的文稿,在教授手上改了三稿,在出版社编辑手上改了三稿,最终定稿又改了一稿,一共修改了七次,真的是非常“痛苦”。
四、收获
我一直坚信: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有人说我太执着,有人说我走火入魔,有人说我过于坚持不好。然而,我依然觉得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收获了太多的“鲜花”与“掌声”。
去年三月在全国会议上认识了少先队活动杂志的玲姐,成为了少先队活动杂志的特邀撰稿人,玲姐真的是好的无话可说。每次上交的稿件,二话不说就发,一路的鼓励真的是让我感激涕零。五月,应邀参加了省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编写,舒总说程老师不一样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编写与审核任务。下半年的省名师好课堂邀请,全国论坛的三次交流,让自己快速地成长着。所带来的是密而多的任务和评比,但自己开始变得“得心应手”。县进阶培养人选的比赛过程中,我并没有太多的事先准备,对于评委老师的提问,也答的从容而坚定,这几天参加进阶培训时,听班主任卢老师说,评委老师对程老师赞誉有佳。市智慧班主任选拔比赛中,评委老师与我的近四十多分钟的对话交流中,我读到了自己的进步。当两位评委老师最终评定时,他们说:程老师,你是我这一天面试过程中看到的最有想法,最有思想,最有高度的老师,你跟其他的老师很不一样,或许这跟你长时间的专业阅读与学习是有关系的,我们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坚持去学习,如果有机会,可以再进一步的将所读所思真正有效的融入班级建设中去,期待着你的成果……这真的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的评价,一直以来武义的老师出县比赛就是弱势群体,没有强大的团队,没有深厚的背景,只靠自己,拿个一等奖真的是非常难,而这一次我感受到了比拿一等奖还幸福的收获。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教授会对我说:“珍惜自己读不懂的书,因为它不好读,所以会多读;因为它不好懂,所以会细思。”而我更觉得:珍惜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因为他们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我庆幸,在我的生命中有一群这样可爱可敬可畏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