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还会为生活干杯吗?即使只剩下无尽的虚无。”
1
我从没想过会陷入半点虚无主义,我曾经认为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吃好每一顿饭,做好每一份作业,备忘录安排着提醒事项,我曾经坚信存在主义,我总是给自己创造一些不大不小的意义,每天给自己设定良好的作息闹钟,在精美的本子上写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想。我会默默为了某个目标去图书馆查找几天的文献资料,会去图书馆完成自己看几百本书籍的目标,会为自己在传习录上得到思想上的启发而激动不已。
我曾经虚荣,渴望名利和得到自己的认可。我乐于向我认为无趣的周围人透露一些让他们觉得我很厉害的事。我会在人来人往的路上接打电话和发送无意义的语音消息,我乐于任何形式的一对多发言。就在几年前我听到“莫道征途路漫漫”这个歌词时,年轻的血液好像要沸腾一般。曾经我幻想出另一个人格,他在纸条上写下激励自己度过困境的文字。如果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中生活下去也好,至少能达到外人所看来的“充实”。我也会借此继续为物质目标所努力。
2
这一切,在我意识到世界是荒谬的时候就彻底变了,世界并不需要什么品质,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捏造的,除掉虚荣和认可感,很多行为都变得没有意义。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不管你选择走哪一条,你都逃脱不了宿命。如今,这些曾经的目标使我感到荒谬可笑,几乎一切事物都在逐渐丧失其对我的吸引力,我看到了这些熙熙攘攘的行为背后的无意义性。我陷入一种深沉的宿命感。我开始觉得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曾经我会为没有达成目标而懊悔自己的不足。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的,我成为一个无志的匹夫啦!
既然无志,也就尽管去做些享受的事情吧,我可以成为那个在沙滩上终日悠闲的渔夫,享乐一个人的人生而不承担责任,比比那个穿着沙滩裤来海边的富翁,看谁才是人生赢家。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年纪轻轻的享乐主义者,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同伴,三天捕鱼去维持我的晒太阳的最低需求,我不屑于大城市里忙忙碌碌的牧羊人,他们把一生献给了一些没意义的东西,房子,女人或者后代,去完成对社会的意义。
4
然而这种享乐又不可避免的被欲望所牵制,乏味的体验终究有到极致的时刻,渔夫可能不得不想要去体验更舒适的座椅,要一把昂贵的太阳伞,甚至厌倦了孤单的沙滩享受而想飞去别的地方享乐。欲望而不得的痛苦在反复的折磨着这个曾经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于是他又开始晒网,捕鱼,给自己的帆布上写满每天的计划,为了达到目标而开始要求自己,会给自己编造一个又一个激励自己的谚语。看重每一个选择,也许某一天,他终于可以躺在在更好的沙滩上喝着龙舌兰,看到人周围跟自己以前一样想法的渔夫透露的鄙夷的眼色,都互相为对方叹气摇着头。
5
“意识形态有时候是螺旋态向上发展的。”马克思这样说到。
我们普通人所存在的虚无感,是看破意义,却无法放下欲望的行为。因为我们看重的是此时,我们需要体验,而体验是与欲望无法分离的,我们满足人一个小的体验上的欲望的时候,就会被欲望牵着去体验更大的欲望,俗称“吃到了碗里的,就会看着锅里的”。之所以说是普通人也正是于此,能看破欲望的人就是佛教了。我这里说的欲望,对能意识到虚无的人来说,多数情况下的是性欲。这是人不得不有的动物性。年轻时候的虚无主义,多少都是有享乐主义的成分。
6虚无主义像一场过境台风,吹走了我的虚荣和功利性,吹破一个个自我创造的人生泡沫。直到无力抵抗的我被吹得一丝不挂,仅剩下此刻和这欲望的躯体。
公号 泛论派
像唐三藏跨越千山万水取经一样,西西弗的巨人一生反复地推动石头上山。也许我们终将找到并选择些什么去虚无本身对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