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个关于“情侣间最忌讳的话题”帖子引发热议。
楼主按戳心程度列举了20条话题,直接表示赞同的有6157条,957条评论中大多数人表示“几乎全中”,有的因此分手,有的害怕再步入恋爱关系。
排名靠前的有“拿现任与前任做比较”,“动不动就提分手”,“讨论伴侣的先天缺陷、自卑的话题”,“对伴侣进行人格上的否定”。
应了那句话,亲密关系总是夹杂着爱与恨,情与仇,痴与怨。昨天还你侬我侬,今天便酸言冷语,前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暴风骤雨。
都说恋爱中的男女神经是敏感而又脆弱的,他们用肢体交织融度,用灵魂感知纯度,用语言碰撞浓度。可有时候,一旦不慎,言语的挫伤性和攻击力容易引发误解和战火,甚者,一句话就闹掰。
1、“不作不成活”
还记得还珠格格中那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紫薇吧?在一次知晓尔康曾被老佛爷指婚过,心生妒意疑心,一再询问尔康和晴格格的过往。尔康招架不住,如实招来。
哪知,一句“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哲学”戳中紫薇敏感的内心,她马上将这个“前任”放大为假想的现任“情敌”,添油加醋后发酵为怒火中烧。
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尔康与晴儿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景,将这样的“历史画面”硬生生地“移植”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尔康成了那个“移情”和“背叛”的负心汉。
尔康怎能不冤啊!
他开始有些恼,责怪紫薇“小心眼”。
昔日在对方眼中的完美形象瞬间崩塌——这是紫薇的致命伤。于是,从小缺乏安全感的紫薇断然提出从尔康生命里退出。
尔康在愕然中升级为愤怒。。。。。。
这样的场景真实再现了讨论“前任”话题的爱恨情仇。范作也好,缠怨也罢,无非都是把自己头脑的幻想和当下的感受当作了现实,自己在内心排演了一幕“第三者插足”的现场大戏,或者被自己假象的“情敌”刺到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你说伴侣冤不冤?他好好的,招谁惹谁了?无缘无故惹一鼻子痛骂,还要刨根追底,还原历史镜头,尺长寸短,谁更OK,非要在内心定个数。
和盘托出必会引起妒意,遮遮掩掩又会贴上“心中有鬼”的标签。
真作呀!不作不成活。不作便不能彰显自己就是伴侣眼中唯一的、最好的那个她;不作就不能时刻感受到对方是爱自己的。
2、“言语是误会的根源”
好友敏,硕士,典型白富美一枚。外表略显高冷,性情纯良。就如《面纱》里形容的那种,“初次相识的时候觉得挺广大,又很荒凉,不过你很快便能在里面发现位于连绵起伏的巍峨的群山中的,被果树包围着的怡人的小村子和惬意地流过茂密牧场的欢快的小河”。
她曾相亲过一位内在外在都挺搭的男士,一见倾心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时常在我面前播撒狗粮,甜蜜之情溢于言表。
交往两月后,两人发生了一次激烈争执。源于晚上煲电话粥时谈论到“婚后会不会对伴侣一直忠诚”的话题。
男方十分坦诚,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说不太确定。这样的回答对于静显然是不满意的。
她马上质疑了对方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格,甚至当场给对方判了“花心之罪”的死刑,表示两人不合适。挂掉电话后,任对方短信言和,不再理会。
这样延续了近一个月时间。
期间,她内心挣扎反复,觉察内心她是喜欢对方的,对方对她也有诚意。但一个女人的矜持、虚荣和自尊让她始终没有主动回应。
一个月后,当她感觉需要挽回时,却为时已晚,追悔晚矣。
敏对于这份感情其实是珍惜的,对方感受到的却是她的强硬和控制。
患得患失的她试图用“决绝、回避”的方式“反向形成”地试探对方对自己的坚定与真心,孩子般幻想着对方能无条件接纳自己,满足自己哪怕一丢丢的虚荣和高傲。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男士都能感知对方的真实内心,终因“言语中伤”而选择逃离。
我有一个男同事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前妻因非原则性问题反复提离婚,在对方五次情绪化地提出离婚后结束了婚姻。他说,男人也是有自尊的,每提一次,就是在给已经摇摇欲坠的婚姻再添一道裂痕。
如果因为对方是你的亲密爱人,就能嘴里藏刀,那么刺痛的不仅仅是你爱的人,还有你自己。
《小王子》书里有一句话,言语是误会的根源。那么冒然分手决别就是杀死关系的利剑锋刀。
3、身边的”差评师“
记得第一次恋爱时,厨艺不精的我煞费苦心做了几道菜,想得到当时男友的好评。
哪知对方皱了皱眉头,撇了撇嘴,轻描淡写地说,今天的饭怎么这么稀?
心瞬间凉了半截。
尝了几道菜后,“嗯—土豆丝生了点,番茄汤的汁不够浓,下次最好炸一下,能不能把炒蛋换成肉?做事情还是不够细腻。。。”
后面的话我已听不下去了。
儿时父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已无形在我心里立下了一个虚幻的完美标准,让我追之疲累,够之不及。
当时对方的话如刀子,字字钻心,重新激活了我内心的挫败、自卑、羞耻感。生命能量好像被堵住,也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拧巴,紧绷。
所有的爱情,都基于欣赏,很难想象有人会长久爱着自己轻视和轻视自己的人。
而在一场真正的情感SPA中,相互的欣赏犹如滋润的精油,更像是一场心灵的融合、接纳与改造。
就如高晓松曾经说过,好的感情,是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4、如果不幸中招,如何挽救?
(1)保持觉醒,不要认为对方的言语都是冲着你来的
有一句话,亲密关系有时折射出的是与自己的关系,和外界的关系。有时候,伴侣的言语攻击或许是对本人内心的投射,对外界不安全感的投放。
比如不断“差评”、改造对方,实则是无法接纳自己,想改造自己。
保罗。梅森在《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中曾经介绍了一类特定人群的感受和行为方式。
包括:必须时刻被生命中重要的人关爱,否则就一文不值;自己的感受是由外部导致的,有人对我不好,那我整个人也都不好了;被抛弃的恐惧和被吞噬的恐惧。
如果能试图理解隐藏在伴侣内心的这种虚弱,保有清醒的觉知,提醒自己,不关自己的问题,甚至能在“中招”时看见对方,或许能化解一场即将上演的战争。
(2)确定个人界限,选择平和交流方式
曾老师说过,恋爱的状态是典型的边界不清楚。所以,我们很容易受伴侣情绪、言语、行为方式的影响。
精神分析将每个人心智边界的形成起因于母婴关系中生理的抚触和情感的满足。或许你的伴侣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缺乏对主要照顾者的健康依恋,而将这种情感依赖转嫁给了你。
正因为他们没有获取正常依恋的体验,无法复制给你,加上心智边界不清晰,只能通过言语暴力、攻击,情感压榨、控制和贬低对方来满足自己。
那么,试着在被此类话题戳中时,尽量不要辩解、否定和反击对方,不是他们不爱你,只是他们还缺乏爱的能力。
(3)不再“海绵式吸收”,开始“镜面式反射”
当和伴侣出现话题争论时,可以通过“描述、表达、申明、强化”的方式客观再现对方述说的内容,表达的情绪和自己当下的感受,只表述,不做评判。如,“你刚才说分手了,让我很难过,我猜你可能也很难过,不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动画片《风之谷》中的女主角娜乌西卡收到了父亲的朋友送给她的一个小动物,十分喜欢而去接近它,结果却被它狠狠咬了一口。娜乌西卡虽感觉到十分疼痛甚至害怕,却丝毫没有动摇对它的喜爱,而且还试着理解它的不安。
结果就在这一瞬间,这个小动物彻底相信了娜乌西卡的爱,变成了她忠实的朋友。
如果被爱的看见、理解和接纳,甚至提炼,带有攻击性的黑色生命力可以转化成热情和创造力的白色生命力,即将β元素转化成α元素。
引用萨提亚的一段话: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你指责我,我感受到你的受伤;你讨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认可;你越理智,我体会你的脆弱和害怕;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愿你内心逐渐淬炼成长,如温润之海,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与对方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