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成都,我看到很多实体店铺门前都是人影了了,然后摆地摊的青年群体非常多,有些半夜都在摆摊。在全球经济下行加上个人承载的经济压力的重压下,人们都在想方设法谋出路,但是不管做什么生意,开发什么产品,搞什么项目,前提是要有市场,要有与之对应的消费群体,还要有对应的消费能力。
如果市场的消费生机没了,开发的产品卖给谁?地摊的东西谁吃?成都一份凉面是七元,凉皮是七元,我问了价格,就走了,我觉得贵了,不买。
这次去杭州,我带我妈去了一个叫盒马的食品超市,发现人也不多,也没有打算去逛景区外的其他市场,在景点看东西也会再三权衡,很少冲动消费。
今年的经济下行,在下半年表现得尤其明显,抖音上的餐饮,地摊,直播,创业群体的倒闭概率是肉眼可见的在增长,干诈骗的也在增长。
我们这个行业有没有受到冲击?唇亡齿能不寒吗?一样的。反正下半年我是没存一分钱的,七月,八月,我往返了两次成都,车费的消费就近三千,九月带我妈去杭州看中医,药费,看诊费,车费,住店,吃饭,打车,景点门票一起又干掉近三千,专家号300一位,不包括药,这年头,纯赚的应该只有医生,得是有能力的医生。
本来我个人属于全素,如果没有任何外物消费,一个月两百内的生活费都够了,但依旧没有存到钱,现在是任何消费都会权衡一下,每个月固定的电费,水费,燃气费,电话费,是少不了的,其他的人情世务基本没有。
只要出门,钱就像倒水哗哗流,而且各种消费都在涨,存钱很难。我这还是没有房贷车贷生活成本极低的情况下的情况,很多在大城市每月几千上万的贷款的人可想而知活的有多难了,而且生活时不时会来点刺激,今天这灯坏了,明天热水器开关坏了,一些预想不到的开支,也出现了。
我这辈子都求稳,对很多洗脑话术保持高度警醒,一个一千二手机用五年,一个四千的电脑用十年,衣服最贵不超两百,从不攀比,但也会买很多无用之物,同为人,少一些物欲,任何时候对抗风险的能力就高一筹。
还有就是疫病也是不可控的,好在我信中医,每次感冒,或阳了,灸灸,刮刮,艾叶泡脚就好了。如果是大手大脚,我一样会负债。所以我的人生字典的关键词是:欲望要在自己能力承载之内,拒绝一切透支性消费。
老子讲,身是大患,为了这个色身的衣食住行,都够累了。就别再为了外人眼中的标准自我为难了,让人高看一眼,没有必要,穿一万的皮草,没有德行,也是个草包。
钱不是花出来的,但省一点,节约一些,能让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强一些。特殊时期,得有特殊时期的活法,这叫随机应变。
日子是自己在过,冷暖咸淡,都自己扛着,为了一点虚荣感,置自己于深渊,相当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