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二十四节气知多少?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经常看日历,是否关注日历中除了日期和节假日以外的信息,比如二十四节气。
因为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听父母和其他农人们说一些与节令有关的谚语,比如关于种麦子的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或者“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耳濡目染之中竟对二十四节气有了很深的感情。后来上学了,发现不仅《新华字典》后面有节气附录,而且诗词里也有节气的影子,越发觉得它的意义深远。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具体来讲,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所以,从春天的中间一个节气——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开始为黄经0度,往后依次每隔15度一个节气,表现在日期上就是每15天一个节气喽,日期按照全球通用的公历来计,十分方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标准,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常识中的常识: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有没有民族自豪感爆棚,秒变知识达人的感觉?来,背下来,证明你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二个:“数九歌”里的九怎么数?
从冬至(12.22)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满九十天春播开始,耕牛可以上坡了。
来看看具体的时间表,好好想想,元旦过后你该怎么穿衣服,才对得起这凛冽的三九天。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次年1月8日
三九:1月9日~1月17日
四九:1月18日~1月26日
五九:1月27日~2月4日
六九:2月5日~2月13日
七九:2月14日~2月22日
八九:2月23日~3月3日(闰年为2月23日~3月2日)
九九:3月4日~3月12日(闰年为3月3日~3月11日)
小学课本上有数九歌,去年春节回老家,本家小弟倒背如流,我拿来课本细看,才算是补上了自己缺失的一课,原来只是听说过,浅尝辄止,不曾深究。
今天歌诀献上,争取倒背如流,领会主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无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数九歌都显得跟现实气候有些偏离,千百年前的智慧结晶会不会被完全抛弃?谁来将文化流传下去?我希望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
小寒将至,愿君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