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个人品牌故事写作导师,见字如面。
上年10月,我住了10天医院做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因为住院的人不多,我独自一个人霸占一间双人房。
那天下午来了一位阿姨,她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她说她每天早晨都会到公园散步,现在已经80多岁了,身体还算不错,生活能自理。
她喜欢看动物世界和粤剧,她清楚记得看动物世界是48频道,看粤剧是49频道,但不知道怎么按遥控器。我帮她调好频道,把音量尽量调高一点,因为她听力不好,然后房间一下子热闹了,要是我自己一个的时候是很安静的。
我写我的文字,她看她的粤剧。
我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只要是我不感兴趣的事物,就算外界再吵杂,我也能自动屏蔽,安心做我自己的事,想我自己的问题。
我可以融入一群人的狂欢中,也可以在狂欢中抽离出来享受一个人的孤单。有时在聚会的时候朋友会问我怎么突然就不说话了?因为当我不想加入其他人的话题时,我就会开启自动屏蔽模式,哈哈~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所以是否孤单跟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没有关系的。当我一个人享受一间双人房的时候,我感到既自由又有点孤单。
一个人睡一间房可以不用考虑别人的作息习惯,不用顾及是否会吵到别人,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一个人生活的自由,只需要考虑自己就好了。
自己一个人时,听着空调的噪音及走廊偶尔传来的说话声,看着墙上挂钟的秒针顺时针匀速转动,望着橘黄色灯光的柔和,感受着空调适当的温度……享受这自由的夜晚。
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内心的声音,想起一些人一些事,开心的、感动的、温暖的、难忘的,难过的、后悔的,遗憾的、痛苦的……思绪像脱缰的野马自由肆意地在你的脑海里奔腾。闭上你的眼睛,很多画面像电影回放一样一幕幕闪现,画面的切换很随意,想到什么就出现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思想自由吗?此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人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可以自己与自己进行对话,而直面自己的内心其实是需要勇气的。从回顾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中看到更深层次的自己,可能比之前所认为的更高尚或更卑微。
想起山本耀司说过的这两句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这个即将过去的九月,看似平静,又像经历了很多,气愤过、失望过、伤心过、庆幸过……最终能肯定一点的是,有成长过,而成长总是发生在得与失之间。
我们要学会不后悔每一个选择,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当下的条件里最优的排列和匹配。
十月马上就要到来,最喜欢每个月的第一天,感觉又是新的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彼此,也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明天要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了,医生说检查没什么问题,明天可以出院了,这特殊的“度假”要结束了。
感谢遇到这样安静自由可以让我享受独处的夜晚,让我有机会更了解自己。其实说真的,我并不讨厌医院这地方,当然我也不能说喜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