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最近有不少伙伴问我:找不到目标怎么办?好像整天晕乎乎地生活着。
其实,方法无非是读书开智、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等等。
没有目标,往往是见到的太少。没有向往的生活模式吗?没有羡慕的榜样吗?没有想要去的地方吗?闭着眼,随便想想,都可以写出好几个。
当你把视野打开,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小溪里的一条小鱼,突然游进了大海。然后,看到各式各样从没见过的大鱼小鱼,从未想象过的生活方式。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以前觉得的“不可能”,原来是“我本可以”。人生的许多设限,是自己上的无形枷锁。完全没有那个概念,你就不会想到去做。
别的不说,就谈自己吧。
写作这么有趣的事,我以前也很喜欢,为什么当年没有想到要起步,持续地在网上写下去?——因为一直把“写作”等同于“写小说”,从没想过朴素地将个人经验表述出来,也是写作。
制作核对清单这么容易提高效率的事,为什么当年没有先好好做起来,直到这几年才幡然醒悟?——因为以前没有见识到别人用过,没有这样的概念。
画画这么好玩的事,为什么以前有更多时间的少女时代没有多玩点?——因为一直看到的是油画和水彩画之类把画的标准归结为美,而不知道画画还有实用这一点,它叫“视觉记录”。
看,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别人踩出的那条路,所以不敢往没路的地方走;直到有人先开辟了,朝你挥挥手:“伙伴,一起来!”你才敢战战兢兢紧跟其后。
迈不出的步伐,也是骨子里放了隐含假设,包含着过往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它们就在那里,你却意识不到,时时刻刻被它们裹挟,缩小了思考的广度和范围。
也就是,许多人总会只是关注已经拥有的、看到的资源,推导未来可以怎么样,很少会以未来想要怎么样,推导需要争取什么资源,然后去做。前者是have-to-be的穷人思维,后者是be-to-have的富人思维。
特别是在这个“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时代,这个许多人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打败的时代,更需要去提前为未来铺路。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看“一席”,喜欢看“做自己论坛”的原因。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励志榜样,像一盏神灯照亮前行的路。透过别人的多元、丰富、精彩,看到世界的无限可能,破除陈规思考,识别自己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纠偏,校正,找到自己的“可能选项”,小步快跑。
————
嗨!我是发愤的草莓,推崇“蜜蜂般学习工作,蝴蝶般感受生活”。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三线小城活跃分子,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助你省时、省力、省心,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50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的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和橙子学院的新书,个人新书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