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山城,以她连续数日的高温迎接了我们!虽然,我的“老家”在沙坪坝的汉渝路,我还是选择了在解放碑的八一宾馆住下来。解放碑是“CBD”(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局部与上海相比也不逊色;重庆没有象成都一样的环形路,她是依山沿江而建城,城市形成的是多中心格局,乘上马力很大的公交车或出租车,每行至形似郊区的地方,马上又见高楼矗立。城市交通特别发达,轻轨地铁天上地下。
朝天门码头,是我的故乡重庆的情结之一,每次去重庆,都免不了要去逛逛。
然而,我更喜欢原来的那个码头:从长长的一个陡坡走下去,再下一个几十上百级的台阶,就到了江边,或是在江边抛掷着鹅卵石,或是从颤悠悠的长木板跨上江边大轮船,夜宿码头,然后顺水而下,直向三峡和武汉、南京……
朝天门码头,在长江、嘉陵江两江合流之处,开阔壮观,叹为观止,只遗憾嘉陵江上游降雨,使江水混浊,与长江成为一色,不然,可看见嘉陵江的绿色和长江的黄色合流处明显的“分界色”。
35度的高温,正是游泳的温度:
这是当年的一个缆车通道,现在只是作为怀旧景观之一,下面也是以前的人行通道:
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自从电视剧《山城棒棒军》播出后,我不知多少次地看过,对“梅老坎”、“毛子”、“孟小渝”、“江队长”、“蛮牛”等人物的表演百看不厌,对乡音感到无比亲切(只可惜,由于离开于童年,不能体验唐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发衰”的意境了,因为我不会说重庆话了)。
尽管,如今的重庆,道路已是四通八达,高架桥(路)遍布,人们出行非常方便,但还是有很多时候需要爬坡上坎,外地人也常说重庆:“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爬坡坡,梭砍砍,重庆地无三尺平。”因此,山城的“棒棒军”们也不时可以见到。瞧,主顾在前,“棒棒”在后:
与他们攀谈时,我同他们侃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可以很方便地拍照,表现这些“棒棒军”们的勤劳和质朴:
在重庆,各处都可见到“棒棒军”们的身影,常常被我采取“偷拍”或“抓拍”的方式记录在相机上。瞧,他们正在望眼欲穿地等待顾客,而那往往只是路人,只留下一些失望和无奈,一些不甘心:
当然,也不免被“棒棒军”们发现。这不,这个慢门曝光瞬间“震”住了的“棒棒”,反应过来后直嚷:“嘿,我是有肖像权的哦!”瞧,真逗,农民朋友也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肖像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