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完年后开始准备小升初的事情,到现在折腾完第一轮,感受颇深。先给还未进入这个阶段的爸爸妈妈们一些建议:
一、建议
1. 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
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永远是稀缺资源。该补习的补习,该上奥数的上奥数,该学英语的学英语……虽然有句老话叫做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在我们国家,随大流往往是正确的选择。等到小升初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这些是多么的关键。
我们家小朋友从小放养,小学三年级之后才开始陆续有一些补课。事实上,我们当年幼升小的时候已经有面试,其中有一轮是考英文单词。幼儿园不学英语,我们也从来没有给小朋友补过课,所以这一轮的分数全部丢掉。
等到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奥数的时候,才发现学而思根本报不上名,不得已只能报一对一,但费用之高是上小班的好几倍。即使从一年级就开始上奥数,到三年级费用也不过如此,还不如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奥数,并不增加费用,基础打得更好,也免去了后面报不上名的烦恼。
2. 如果决定走高考这条路,就只有独木桥这一个选择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这是一件好事。不少小朋友从一开始就决定将来要出国,也有一些小朋友从小就选择体制外的教育,或者有其它的发展方向。总之,不走高考这条路,可能有千百种的选择。然而,如果将来是打算走高考这条路,那就只有勇闯独木桥可以选择了。
为什么选择高考?最大的原因,恐怕是高考是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公平也最为廉价的一条路。精英阶层不用操心教育资源,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想要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其实也就只有高考这条路可以走。
3. 培养小朋友一些特长是有用的
不少优秀的学校都设有特长班,体育运动、乐器或者是表演。根据今年的招生政策,特长生提前招生,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各家旁人梦寐以求的好学校。如果能培养小朋友一些特长,拥有一到两个终生爱好,即使不考虑升学的问题,对于个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曾经有一位家长分享经验,他看中了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但非常难进。打听到这家学校的特色是排球,他就让女儿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两年之后,果然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这所著名的学校。当然,凭借特长升学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并且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从孩子成长来看,有一技之长是一件好事,如果能顺便解决升学问题,就更好了。
4. 打算买学区房,需要较好的规划
目前普遍要求户口满两年以上,因此买在哪里、能否覆盖小学和初中,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中有可能还会面临划片区更改或者学校搬迁等不可预测的因素。
我们当年买房的时候,就是看中这一块地方覆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然而,真正面临小升初的问题时,发现当初考虑的还是不够,今年依然还是需要折腾。
今年的招生政策允许申请人户分离,而且手续相对简单。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提醒想通过人户分离进入好的初中是很难的,一旦申请,就进入教委统筹,最后很可能进的是那些招不满生源的学校。因此,真正申请人户分离的,是已经拿到了公立学校的录取通知的孩子们。
二、感受
接下来谈谈到目前为止小升初的感受。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前面十多年都是放养为主,唯一做的是从一年级暑假开始报了英语班,三年级开始报了奥数班。小朋友的作业和考试都是自己安排,从来不陪着做作业,以至于到了四年级有一次去开家长会,是分各个班级开,我实在想不起来小朋友在四(?)班?我应该去哪个班的教室?
投身到小升初的洪流是从今年2月底3月初开始的。按照往年的政策,2月底开始准备简历,3月初开始投,然后是各个学校的面试,之后是开始录取。然而今年的政策变了,不允许收简历,也不允许私下安排面试,更不允许提前录取。虽然听说私下收简历和面试的学校也还是有的,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不会公然这么做。简历投不出去,大多数父母开始慌张了。
1. 在这场混战中,最大的感受是,这场战斗还没有开始,小朋友们就已经被划分成了牛娃和普娃这两大阵营。
牛娃是不用担心的,各家学校抢着要,希望越早锁定生源越好。今年由于政策的限制,没办法公开签约,但从各方的反馈信息来看,只要是真正的牛娃,依然还是会有学校来联系。
本来觉得牛娃是一种罕见的生物,真正开始接触了,才发现牛娃之多,是超过想象的。原来以为的牛娃,只是竞赛中获奖的顶尖的那么几个,但到了小升初的时候,才发现身边看似普通的孩子们都蕴含着莫大的潜力,或者是持有各种竞赛证书的,或者有各种才艺的,或者有体育才能的,或者是家长有非常强的关系,或者老早准备好了学区房……只要具备任何一条,都可以称之为牛娃。
没有天生的牛娃,几乎全都是资源、金钱和时间堆积出来的。不要羡慕别人家的牛蛙,我也在反省是不是自己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如果前期没有付出大量的努力,那么这些就会集中在小升初的时候付出了。欠的债,终究还是要还的。
2. 特长和爱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说起来,我们家小朋友也并不是啥都没有学,游泳、乒乓球、自行车、篮球、单簧管、围棋、剪纸……只是学校开始招特长生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都不叫特长。有证书的才是特长,没证书的只能称为爱好。爱好并不能帮助你进入各种学校。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种考证如此热门。
3. 谈谈校园开放日。
作为一个普娃的家长,根据今年的招生政策,校园开放日基本上是唯一一个了解各家中学招生情况的途径。开放日的名额秒杀,不亚于上海车牌的拍卖。有的家长为了能预约到一个开放日的名额,跑进多少年没去过的网吧来秒杀;而市西中学一个小朋友忘记带电子学生证被门卫拦住不让进,家长当众下跪。从校园开放日的预约到学校录取,这其中隔着十万八千里呢,让人不得不感觉心酸。
校园开放日可以让大家对学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看到不同学校在这当中的精心安排和诚意。不少学校准备工作充分,连来访家长的临时停车证都提前准备好,校长亲自发言,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互动活动。有的学校设置了多个咨询台,家长有任何招生方面的问题,可以和招生老师细致的沟通,这也是一个加深了解的很好的窗口。今年的政策改变大,许多家长忐忑不安,不知从何入手。虽然招生老师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给出非常明确的答复,但至少能跟老师聊一聊,心里还是宽松了许多。
据说有的学校能参加开放日的学生是精心挑选过的,在开放日的时候对小朋友也有一些面试,这些是少数,毕竟每个开放日,各个学校要接待几千个学生,没有办法能了解每个学生。至于一些热门的学校的开放日,根本预约不到,竞争激烈程度堪比上海车牌拍卖。我们约的是家附近的几所中学,学风严谨、老师认真负责就好。
也有学校对校园日是敷衍的,整个活动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校园里转一圈就结束了,感觉不到一点诚意。也许这些学校是有小五班,早已锁定了生源,只是迫于压力,不得不搞一个校园开放日,怎么简单怎么弄,完全就是个走过场。可是对于大多数认真准备前来的家长来说,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总体来说,校园开放日基本和招生无关。一些很用心的学校安排了各种互动的活动,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就当是一次春季游园也是挺好的。
4. 感受颇深的是各位校长们的发言。
听了四位校长的发言,感觉不一样。三位校长的发言很有水平,学校有哪些特色,比起别的学校强在什么地方,结合学校的优势谈到自己的治校的理念,突出学校的特长,并且明白家长心里最想问的一些问题,及时地在会上予以解答,听下来感觉非常有帮助。
唯一有一位感觉不大好。这位校长虽然说了非常多,从建校历史说起,但是这些并不是家长感兴趣的部分。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能给孩子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历年升学率情况?前面几年的学生去向如何?这些才是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而这位校长一个都没有提到。讲了近45分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校长需要说一些套话可以理解,但不能全部是套话,因为这对于家长做出决定没有任何帮助。
此外,这位校长大力赞赏学校的老师们长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这也让我大为吃惊。加班是不正常的情况,如果需要老师长期加班,要么老师有问题,要么学生有问题,要么这个学校制度有问题。这个学校后来我很纠结,到底还要不要填,感觉校长的思路并不是非常清晰。
三、总结
小升初还在激烈的鏖战中,预计5月中旬才能尘埃落定。
在上篇快结束之际,忽然想到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 大家为什么要努力?有人回答说,人生就是一场交换,手上的筹码越多,就在交易中处于越有利的位置;如果手上没有任何筹码,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或者机遇,自己也将无能为力。小升初是一个挺明显的例子。如果孩子成绩出色,手上有大堆的竞赛证书,有特长,担任各种班干部,家长有过硬的关系,家里有学区房……那根本不用担心小升初的问题。然而当你手上一样都没有的时候,那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或许我们平时的努力,就是为了换取关键时刻可以决定命运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