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本界爆发出一批学习型社群。
消费领域在更早时候就衍生出微商、拼团等类社群玩法。
眼下更是无社群不营销的时代,连航空公司都在运营会员社群,探索新的客户服务方式。
为什么在不同领域大家都在做社群?
社群如何有力量?
让我们先把时光倒回,先从我们的祖先说起。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祖先,但我们可以研究人类的近亲,也就是灵长类动物,像是狒狒、猩猩和猴子。
罗宾·邓巴在《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中提到,动物通过梳毛来结盟、分辨敌我、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这很有意思,为什么梳毛搭档这么给力?因为梳毛搭档必须特别信任。梳毛的时候,被梳毛的动物体内会分泌内啡肽,给动物带来愉悦感和轻微的麻醉效果,就像人类做SPA放松一样,梳毛也能舒服的睡着。然而,危险来时,就全仰仗梳毛搭档的警示。
更重要的是梳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动物的梳毛活动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我给你梳了毛,就没功夫给他梳毛了。所以,每只动物都要先想想清楚,到底要加入哪一个圈子。只要你尊守游戏规则,好好经营跟梳毛搭档的关系,回报很可观。
人类在进化树的末端,不断升级梳毛工具,从打手势、呜呜嗷嗷开始,迭代着沟通的媒介:图画、书信、电报、广播、BB机、电话、邮件、聊天室、QQ、微信、视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沟通,快速了解圈子里的其他人,并塑造自己的形象,获取他人的信任,从而让自己更好的生存。
至此,我们得到第一个答案:
社群是以信任为基础、通过链接关系形成的协作网络。
让社群中每一个贡献者获得长期的好处。
附图:尼安德特人依然保持互相梳毛的习惯,而伴随着早期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交方式逐渐抢占梳毛的闲暇时间。
讲了这么多学术性的分析,其实我发现最近用到过一款叫“脉链”的社群工具,英文名像是 MyLink,把信任这方面的特性发挥的就挺好。这款软件提倡「更少但更好」的理念,拒绝群聊,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无效社交,沉淀有价值的内容。
第一次使用要申请,因为是面对真正的社群人。试用下来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1)平台会严选商家的产品,帮帮主商家设计包装和推广。这其实也是方便小 B 社群主把精力投入到和 C 端的链接中,而不必顾忌产品端。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社群主有了自己的S 端,也赚到了钱。
2)当然赚到钱是不够的,因为社群不是用来营销的,如果只是为了卖货大可以通过抖音等渠道。最奇妙之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社群主激活社群中原有的老用户,刺激更多的新用户加入。这个工具中植入了一个很强大的活动引擎。让购买产品的用户体验线下的真实活动,感受产品背后的故事。这种方法既可以让社群有了更多谈资,又可以促进社员们之间的情感。
3)至于其他的一些功能特点,也挺有新意,例如:
·社群搜索便于 C 端找到自己喜爱的社群;
·三级的子群架构帮助大社群做好分层分类;
·还有公众号的对接,让一群不愿尝鲜的 C 端先通过微信与社群主互动;
·以及社群融合的引擎,真正打破了社群之间的壁垒,实现私域流量的共享。
总的来说这款工具为所有社群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社群运营解决方案,为商家提供了一个S2B2C的社群商业平台。可以去感受一下,希望这个团队能一直秉承基于信任的社群运营底层逻辑,更好的迭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