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听郝校长双减讲座笔记
双减政策带来家长焦虑综合症……
郝校在十年前参与300多所中小学培训发现靠自己的能力是永远无法改变教育现状,所以靠自己对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整合出的中西结合的学习力课程体系,如何真正让孩子减负增效。
家长普遍误区,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
2022.1.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执行!
我们共同的信仰——家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责任人!
坚定: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99%!
家庭教育定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育、引导和影响。
同班同学为什么会出现成绩差异:
核心素养(学习成绩)=天赋+学习力(动力、毅力、能力、创新力),要想突破双减综合症,家庭教育是一条主线。
家长要带着孩子做什么:
第一:做家务,孩子小时候当宠物来养,长大后就成了废物,炒土豆丝跟奥数的环节相比要复杂得多,家长在可控的条件下放手不撒手,让孩子热爱生活,有责任心。
第二: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激活人的身心潜能,挑战生理极限,锻炼坚毅的品质。体育运动对孩子精气神的锻炼至高无尚,这是任何一项教育措施都无法替代的。
第三:读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一个人要学会朗读的能力,养成流利的语感,需要800个小时,没有语言的表现力,阅读理解永远是中高考丢分最多的题。默读也很重要,要能够获得眼睛获取抽象符号信息的能力需要2000个小时的训练,假如你三个小时读一本书的话,要读600本书才能达到,如果孩子初中毕业前读过500本高质量的书,中考成绩不会太差。
你自己每天读书吗?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幼儿园,你每天给孩子读书吗?
阅读存折(坚持打卡记录),海量阅读的理念,已经开始践行,剩下的就是持续坚持下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育是什么,你教了他就有,你没教他就没有。
多语言发展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犹太人至少会两种以上的语言,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来学英语,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很多家长困惑自己不会英语,郝校解读,你不会正好可以给孩子当同学呀,哄着孩子听读,跟他一起听读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
你的孩子只要会读书,中英文通吃。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做家务、运动和中英文海量阅读,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刺激大脑发育,让你的大脑这个生物芯片组自动升级,你就能处理更复杂的信息,碾压全科考试。素质好,不怕考。
好习惯:自理能力是自学习能力的基础,五个一(做家务、运动、阅读、英语听读、周总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养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用心做),天天练,日日功,妈妈的陪伴无价。不要指望孩子能坚持,一定是父母坚持陪伴着孩子才能坚持下来。
知道+做到=得到
三比原则(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好习惯的养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培养自信心、成就感和终身受益的成长型思维习惯,终身学习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爸爸妈妈更新观念,以身示范,坚持自我学习,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那块天花板,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唯有终身的学习力,才能让我们跟孩子都不再焦虑。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唯有读书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父母必须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教育简单点说就是养成好习惯——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