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写影评了,对自己的一种不满。一直以来都是从故事入手,看不到任何进步。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从画面构图、摄影的光影效果、编剧的结构等等这些技术层面去观赏一部电影。
关注林依晨是从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开始的,至今还被我用来当电脑桌面,隔三差五会抽看两集的电视剧。
电影《234说爱你》是林依晨婚后的首部大荧幕,她从那个看白叔(金世杰)演话剧会掉泪的程又青,变成了站在舞台中央演话剧女主角的简沛薰。确实,演技进步相当明显,验证了那条铁律“学过话剧的演员是会不一样”。相比之下,秦昊一贯往常文艺颓废男的形象,没什么特别大的突破,还算是正常发挥吧。
很多人说简沛薰这个角色在别人的生活中扮演一个第四者却活出了自己,在我看来“自己”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前段时间看《七月与安生》时,我回忆起初二那段一度想要学坏的时期。当时觉得不听妈妈的话的人很酷很自由,可是,我还是渐渐的回到了乖乖女的正常生活。即使现在我都觉得那是不够勇敢的表现,我连豁出去哪怕尝试一次吸烟的经历都没有。难道那个被我克制住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我”吗?谁又能确定乖乖女就一定是我的本性?同样的,简沛薰恰好不幸的遇上一个与自己理想合拍的人演对手戏罢了。“秦昊”是她心仪已久的饰品仲夏夜之梦的设计总监,和自己喜欢同个导演、同类型电影,这些特点足以打动每个女孩子埋藏心底的梦幻。
简沛薰做出了和我相反的选择,她朝着欲望的方向前行,与过去别人强加于她“贤妻良母”的定位对比,她逆反成功了。享受到另一种选择的幸福后,她忘记了那些捂着钱包过日子的时光,直到她陪同从部队休假回来的男友到餐厅点特价餐,还推掉120台币的白开水时,那种不安和挣扎才突然涌现。别说是恋人了,当七月看到安生与陌生男人拼酒量赚免费餐时,七月用的是一个“贱”字来形容她的闺蜜。
其实那种感到羞愧和恐惧的状态就是最真实的她,在欲望面前不知所措,价值观也在摇摆不定。如果她果断的甩掉男友甘愿介入别人的家庭做情妇,你可以说那是“她自己”。如果她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演戏,没有爱上秦昊饰演的男主角,你也可以说演技超群的她是“她自己”。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她的一个眼神,就否定了她过去的全部,判定当下这个喜欢过物质生活的人才是“她”。
很多时候,我们改变的是生活中出现的选择,并没有改变自己,你的灵魂是不会轻易转变的。
经常听演员们说“出戏”、“入戏”,有些演员因为无法走出一个角色而抑郁了,也许这才是演员的不易。一直说要找机会去看一场话剧,到现在还没兑现,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