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张奥修禅卡上说,如果不加检视的记下所有脑中飘过的念头,你会发现头脑就像是一个大垃圾桶,装满奇奇怪怪无用的信息。
早上刚刚看到娜塔莉·戈德堡女生关于写作疗愈的文章,下午朋友就把她的书交到我的手上。这是更快的显化吗?还是说,我在参加写作训练之前就想要的毫无忌惮的书写,终于到了要实践的时候了?
一直都很期待自己可以挑战规律,或者说是希望通过坚持规律的修行来打破自己对于约束的不自由感。但真的实践规律写作时,我原本期待的完全放松不加检视的书写,被自己要求完美,希望每篇文章至少能看的期待左右,结果每次差不多都会花费近一个小时。
我也曾经希望坐下来,择一主题不假思索的写作,但好像太久没有动手写文章,重新开始写作时,那种笨拙之态着实让自己颇为不习惯。
在这背后,也许还有我潜意识里的好胜心,以及追求完美的惯性使然。这又是助长小我的需求吗?也许吧。但它确实是真实存在于我心里的,我本性之中的强烈盼望。
有时候我会困惑,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小我的产物,还是我真正的需要。或者要像巴夏说的,你爱你想要的,但你要学会去爱你需要的。我不知道自己本性之中好胜、追求完美的这个需求,是不是我需要的,目前这个问题尚无定论,在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的原则下,最好顺其自然吧。
有人说,真实拥有最大的力量。是吗?好吧,但我会对这篇乱七八糟的文字不满意吗?多半吧。但今天《疗愈写作》的书中写到,当我们把写作变成仪式,每一个句子里蕴含的我们的欲望、悲哀、谦卑和狂傲,都是一份跟自己真实面目的链接,经由这些,我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力。
嗯,这话说得很好。我是一个很善于隐藏自己的人吗?也许吧。这是我自己觉得缺乏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吗?也许吧。我在怕什么呢?我不想被别人评判,不想被别人指责,因为这样我会不高兴。还是小我主导思维的模式吗?看上去像是。但记得宗萨仁波切说,你只希望收获表扬和称赞,不想要批评,那你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人。好吧,最近一直对自己内在的弱非常不满,看来真是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我最近好像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更多觉察。我特别不喜欢自己跳来跳去,不愿下功夫的猴性,也对自己做事不够用心不满意。我还真是个屁事儿多,爱挑自己毛病的人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