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dharma.io;
官网:https://dharma.io/;
项目类型:
基于以太链上的智能合约项目;
项目功能:
- 定义了一整套协议,供借款人、担保人、 中间人(relayer)、投资人完成基于加密货币的借贷流程(去中心化);
- 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合约,供开发者针对各种不同的场景开发相应的借贷平台;
项目说明
-
借款人(Debtor)、担保人(Underwriter)、 中间人(relayer)、投资人(Creditor)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支持两种借贷流程:
-
由投资人完成最后借款的流程,如下图:
-
由借款人完成最后借款的流程,如下图:
此流程一般发生在借款人需要借一笔大单,有多个投资人或者一个投资人多次借款从而满足最终所有借款的情况。
项目风险
项目方很贴心的在白皮书中列出了他们看到的几个通过Dharma完成借贷的风险:
- “作恶”的担保人:多发生在担保人冒充借款人骗取投资人款项的情况。本身从技术上无法解决,项目方建议平台需要对担保人进行实名认证,并只接纳信任的担保方;
- 女巫攻击:冒充大量投资人发出小额的借款邀约。也无法通过技术上解决,项目方建议对于借款人进行KYC,并多个担保平台需要对借款方进行信息共享,以识别“作恶”的借款人。
- “作恶”的投资人:利用区块链上投资人确认投资和借款人收到投资的时间差,在宣称投资确认后撤回实际投资的情况。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不会有token损失,但相应的借款人会损失大量的gas费用。项目方建议可以对投资人进行KYC认证,以及通过IP、账号限量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 投资人和借款方最终跳过担保人和中间人的直接交易:无法通过技术解决,项目方建议担保人和中间人不要显示投资人和借款方的实际联系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由此可见,此项目的风险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无关,更多的在非虚拟货币的借贷业务中也会有相同的风险存在。
另外,Dharma定义了协议和公开的智能合约,但还是需要第三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以满足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借贷平台。因此,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Dharma项目方能否找到足够的业务方基于Dharma进行借贷业务平台的开发。
Dharma其实是把线下的整个借贷市场的完整模式搬到了区块链上。然而,其最大的问题也就在这里。我们看到,在“项目风险”版块提到的4中风险,无一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本身来解决的,那么,马上引出两个问题:
- 为什么要用区块链技术来重新开发一遍这个模式呢?
- 用中心化的APP模式,来进行通证资产的借贷,是否会比用去中心化模式的借贷(类似Dharma)更为简便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