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能力》读后感/宁静致远
曾经看过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文中主人公说她一年的读书量完成了100本。当初看完有点质疑,三天看完一本书,真的吗?
过完年,从2月5号开始陆陆续续开工了。事情不多,虽说上班,很多时候也是枯坐。年前我们读书会推荐了这期的书单是周国平的《幸福是一种能力》,在书橱中竟然没找到这一本!于是重购。书是2月9号到手的,2月11号,我已经把整本书看完了。事实证明,三天完全可以看完一本书。
幸福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人够资格说他能充分证明,解释和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样子。但幸福同时拥有比概念更实在的特质,即使我们无法实证幸福的存在,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幸福,甚至一直在追求幸福,了解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有时,幸福是别人眼中的一抹羡慕和妒忌。
周国平老师用温润的笔触,徐徐细述与幸福相关的一个个事件细节。这些细节多呈辩证关系,每一段落每一章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承上启下之间,让人阅读得一气呵成,又能体会四肢百骸的酣畅!
周国平老师的文字相当生活化,比如“幸福是一种苟且,不愿苟且者不可能幸福。我们接受生存的荒谬,我们的自由仅在于以何种方式接受。我们不哀哭,我们自得其乐地怠慢它,居高临下地嘲笑它,我们的接受已经包含着反抗了。”
他又借用叔本华的钟摆定律重申人的通病:“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就在痛苦和无聊里徘徊。”为此,有人曾说,生活一半在攀比,一半在盲从。从字行间,我们发现多少可对号入座的条件?!
我们无法因为读过一本书就大彻大悟,或者命运的周际会借此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不会的。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时间有可能是3天,除却读书外,我们依然重复着形形色色的矛盾,困惑,我们依旧有焦头烂额的糟心事等着处理。
罗曼罗兰有句话我一直视为警句,就是:“看透生命的本质仍然热爱生命本身。”
周国平老师说,寻求生命意义的二种途径,一是创造,二是体验。既然生下来,我们就要笑着活下去。
我的生活很单一也很平淡,因为我信奉一句:“幸福是有节制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