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天就是“出梅”了,正好是60年难得一次的小夏,会不会有黄梅呢?看看俗语怎么说
“春天来了,真开心!”我在微信上看过一些网友的评论,似乎梅雨季的时候,这里经常下雨,空气都变得潮湿起来,让人很不爽。可是,等到雨季过去,岂不是又要进入盛夏了?他们就不怕炎热?
现在是七月五日,我们本地的阳光在五点钟左右就出现了。而且,早上的最低温度才29度,这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打开了有冷气的房间,那么清晨的空气就会扑面而来。我们这里的最高温度达到了三十七度,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进入了春天。当然,从昨天起,从七月四日起,上海,浙江,江西,湖北等地,有的地区已经进入了雨季,然后又迎来了炎热的天气。
我们说的是梅花开花,这是先祖留下的一句话。按照古人的说法,“小暑未过,梅花未出”,说明小暑之后,出梅的时间应该是小暑的首个干地支——未日。所以,到了大暑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看到太阳的。
今日是七月五日,也就是冬至。从现在开始,已经是七月六日了,小暑已经开始。小暑是夏天的第5个节气,代表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古人云:“小暑大暑,是上蒸下煮的。”这意味着,梅花过后,天气会变得很热。
明天就是小暑了,小暑也就是辛未,小暑和未都是一样的,梅日就在七月六日。虽然跟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太一样,但这已经是很高级的预报了。即使是如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传统风俗和文化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不能完全否认。
“出梅”,又称“落梅”,表示梅的季节已经过去。同时,雨水和清凉的夏天也将过去,进入炎热的三伏天。可是,有的年头,到了雨季以后,也会有黄梅似的气候。这是六百多年来罕见的一次梅花,难道这个夏天还会有黄梅?让我们读一读祖先的话:
“小热出梅,黄梅听雷声。”
这是一条俗语,讲的是出梅日恰逢小暑,若有雷鸣之声,则预示着黄梅之灾。详细的说了一下。
“梅花已出,盛夏已至。”
这是一条关于梅日的谚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夏天。明天就是七月六日,梅花初现,小暑时节。这是一次难得的团聚之日。
“黄梅,因雷霆而陨。”
意思是说有雷电的时候,尤其是在小暑的时候,如果有雷声,那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就算有了梅花,也会有黄梅的气候。阴天,阴天。
明天就是梅花盛开的日子,现在又是盛夏,会不会有雷声?等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