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听着灵魂发颤,听多了累得慌。丝竹乐轻轻悠悠,若隐若现的,可以循环播一天,一点不累。印度瑜伽音乐,是修行的基础,身体调频用的,必须单调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听,直到把那个频率深深地打进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结构性宏伟音乐,需要听者很高的能量状态,大众听不来也正常。旋律性极好的音乐,可以帮助人头脑很自然很快达到放松状态,审美门槛也较低。就像喝酒一样,适度就微醺,小美。过了,伤神伤身,还上瘾。有点麻烦……
什么是美?令你发呆的就是。
孤独,就像那打情骂俏的情郎,让人又爱又恨。
生死疲劳后,万般皆可空,只剩心灰意冷不空。
真正搞科学的人,肯定有信仰,相信有规律存在,有看不见的神手。否则哪有动力?人巨大的探索动力,都与神有关。与神的对话。
对于一个十天半月就得房子马路震一震的国度,作为第二经济大国崛起的国民,却并不热心学习英语,留学欧美,移居国外。他们坚守着传统,留恋着家园……对于生死,他们应该是最切身最敏锐,也是最钝感的民族吧。
修行根本乃见地,见地即地图,即方向。一步错,步步错。
以简入诗,以简合道。
不求雕琢苦心,只为意阔心开。
不在意,并非放下,而是尘埃积累厚了,变得麻木不仁而已。能穿透那层铠甲的,不是爱,就是痛。心藏在坚冰下。点不着融不化就金刚开钻。
黑暗的能量,只有天赋异禀的人能够理解和驾驭,普通人必须带着清醒的觉知去涉猎,避免侵染其中。相关的影视作品,小说刻画和游戏内容,浇灌人太多其实不能承受之重,当量变到质变爆发时,往往为时已晚。
“颓废”,在近现代社会被沦为贬义词,但它恰恰是真正懦弱者的借口,和真正勇敢者的游戏。
喝到好茶时,能把身体里一根透明细线拎起来。
身傍菩提树,心照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飞舞共尘埃。
神秀太实,惠能太空……
无中生有,有终归无。
在有与无之间切换,最能磨练慧性。
在日本有个单词叫“癒し”,(疗愈)很常用,经常被媒体提起。我以前还不以为然瞧不起,现在明白了,活得好的人,都tm在疗愈。活得苦逼的人,压根不知道疗愈为何物,一天到晚的奋斗啊情怀啊,活得锣鼓喧天摩拳擦掌,内心全是鸡毛。
摄影是还原。如果压根没体验,其实也还原不了啥。摄影最大的妙处,是互动。景是活的!就像做爱把握高潮,拍照把握瞬间。一个道理。
男女无法和平共处,就基于此,分水岭:男人追求智商,女人追求商品。女人追求商品,最后抱回了踏实整洁的生活;男人追求智商,最后发明了一大堆高科技和权谋战术,通通投入战争,搅得地球成粑粑。
痴就是贱。不痴就不贱。人上人就不痴不贱,且不出诗人,商人居多吧。
发红包的在说:我爱你们。
领红包的在说:我此刻只爱你。
看来,还是发红包的赚了。
得到这么多偏爱。
唯一需关注的,是是否切中要害,其它皆浮云。
美到极尽,皆荒凉……
一出生就是死亡的引力把我们往前拉,然后我们变扭的往后拉,不愿赴死,拔河似的玩死亡游戏。玩来玩去,都是生死游戏,最生动也最残忍。玩不起的都在嚯嚯时间,搞钱搞人,唯独忽略自己。不搞又不行,否则哪有资本回来玩自己。
人性研究多了,就去魅了。要么更真诚,要么更歹毒。人性是天生的,意志也是自由的。看清楚了,怎么做,就是个人造化了。看不清楚,瞎起哄的,最傻,死都不知怎么死的。歹毒的念头不可怕,看清即离。就是看不清,才搅在里头,行随心动,造一堆恶果。
不焚烧掉你所有欲望,你能涅槃成灰?生是意识,所有意识灭尽,你就走向空无了。生死不离,心念成灰。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想死,得拿出想死的勇气。所以开悟其实很简单,是人太怂。人类不行啊,一帮怂货。
意识的尽头,是一念,是能量,是道,是空无。灵魂的尽头,是幻灭。
重要的是丰富。喧闹并不代表丰富,情绪也不是你丰富的阻碍。灵魂喜好丰富。丰富是灵魂的食物。与有灵魂之人共言共语共舞共爱,是人活着难得的奢侈。遇到了,多珍惜。转身即逝。
头脑的框架一旦碎裂,感受就会爆棚。因为心无限。
大见小,小见大。相得益彰。
古代,学问即修心,修行;
现代,学问即饭碗,搞钱。
条条大道必须通财,否则都是不务正业。
家里话事人要全方位监管,不论男女。人这玩意儿,从老到小,没一个省油的灯。老大就是放风筝的高手,手里一把风筝线。要么单打独斗,一个人过。只要你在组织里,就得服管,要么放风筝,要么做风筝。否则组织还能活啊!
医院里面尤其外科医生,气场都超级强大。说不出的一股精气神顶在那里的感觉。如履薄冰的工作,把人训练成了警觉的猛兽……
大爱是罕见的,稀奇的。不报希望才能活得舒坦自在。希望是祸端,小我的膨胀,无明之见地。如实如是即可,何必自我发疯。
“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意了沧桑。”
树叶,呈色一变再变。
美留给人间,刀留给风~
没有良知的世界观,等于看了场世界杯,输赢,荣辱,技术,谋略,团结,英雄,喧哗,落寞,散场……不就是个球嘛。
良知是根本智,其它三观无所谓,增添人生精彩的彩蛋罢了。良知若变成商品,陈列出来了,肯定得比比谁酷。天道乃规律,良知无非天道。善恶乃方便说,利用人的感情,劝人不堕落罢了。致良知,如行独木桥,如履薄冰,洞察天机。
修行人确实怕色。所以总有层保护色。空不了,不空就得了,干嘛绕,不得坦荡。
人心不死,苍天怎会死。共业,即共进退。
做题做生意做学问,需要智商。看人,不需要。人这种灵物,上帝的创造,多维的存在,靠脑子和智商,这点区区蛮力,未免太笑话了吧。
艺术真是源于生活,又抽离于生活,用形式符号,在描述某种精神气质。
死亡,成就了最大的不幸,也成就了深刻与丰富。所以,又是万幸。
躺平,疗愈,都是把心里淤堵的泥沙慢慢冲刷出清晰的道路。真正的躺平,不是彻底妥协,就是高认知。
什么是爱?量力而为的成全吧。
灵魂本就独自前行,不争的事实而已。来点同频共振,是生命偶尔的彩蛋。灵魂独行,和与他人同行,一点都不矛盾。这样的同行,才是有份量的,真正互相增益的。
贫贱家庭养出的贫贱习气,不配得感,强奸了多少高贵的心灵,把人践踏为乞丐,自动去匹配贫贱自虐的生活。在天为龙在地为虫,随遇而安,才是人这种灵物该有的风度。苦哈哈不说明任何高度。
一场雪让有家有粮的人
倍感人间温暖
一场雪让寻粮不归的人
倍尝人世艰难
艺术,对于浅薄的我来说就一个字“爽”。非要凑两个字,那就是“感觉”。其余,都是后知后觉。
信息爆炸的年代,眼球时间就是别人的生命。聪明人会懂得筛选珍惜,蠢蛋们会被无意识地虐夺掉宝贵的生命精力而不自知。而有意为之的时间虐夺者,当好自为之。
用逻辑看世界,人不疯才怪。
疯子看世界,才不会发疯。
有些人的失恋,像湖面扔了块石头,泛起层层涟漪,兴许还可以欣赏;有些人的失恋,像湖底发生了地震,裂出一道撕裂的口子,湖面悄无声息。
跳到你脑子里的,不要吃。身体想吃才吃。贪欲与头脑挂钩。不合理欲望,需要清净心的觉察,头脑概念只会帮倒忙。
西方名著塑造完整人格,刻画人幽曲的心理路径。东方智人的诗文,都是境界上思想上去表达,大刀阔斧的手笔。东方智慧,出手即巅峰,西方把中间部分,填得很殷实。两者影响人的方式不同,难以比较。
心理学的确提供了非常聪慧易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西方心理学对于疏通人性的堵塞,功不可没!
带娃是让人疯狂的学问。
心理学可以延迟发疯。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青年,牟足了精力搞钱
中年,牟足了精力躺平
晚年,无儿无女无牵无挂
无怨无悔……
我任性地活过了毫无意义的一生
不斗的,装高雅;
斗个不停的,各执偏见;
点到为止的,智商在线。
立春,冬的阴霾还残留,春的萌芽已发生。前面那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娃,很难与曾经肚里的肉团联想成一回事。仿佛昨日还如掂在怀,混沌萌昧,忽然就草长莺飞,出落成鼎鼎小人,耳聪目明,铿锵有力,炯炯有神……时间是魔法师,让你不辞辛劳忘记年月的耕耘,也让你恍然若梦一扯黑布足以见证奇迹。也带来些许片刻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