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媒体说起成功人士,通常会津津乐道其白手起家。
假使说起富二代,往往不服气,觉得人家是出身好。
一个成功人士是不是白手起家,俨然成了他能否获得他人尊敬的前置条件。
成功人士拿这标榜自己,富二代也会向这看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底都藏有一种英雄情结,认为只有白手起家的人才是真英雄。
换句话说,在“白手起家”这四个字里,人们关注的是“白手”,是成功者没有发达前一穷二白的状态。
可咕森觉得,大家关注的这个点实在有问题。因为任何成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需要投资,但你一穷二白,没有钱,哪儿来的投资呢?没有投资,又何来成功呢?
❶
我有一个朋友,姓程,是副处级公务员。
他做官时,不少人把他当爷供着,称他是高人一等的老师。
这些人当中不乏一些企业老板,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程处觉得无法理解。“特么一帮弱智也能成功?”一直鄙视这帮人。
去年十一,程处跟他们去庐山玩,看见他们一个个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心里十分不爽,感觉他这些年的工作全是为这帮“弱智”做嫁衣,决定下海经商,取而代之。
他心想,我特么再不济,也比这帮弱智强。
于是,他一回单位就办了辞职手续。
然后,找这帮“弱智”借了一笔启动资金,开了一家销售公司。——这些年他全靠死工资养家糊口,没积蓄,只能找人借启动资金。
他把货物从厂家进回来,铺进连锁超市。
因他用了过去的人脉,铺货还算顺利。
所以,他觉得创业这事儿其实挺简单。
但仅仅过了两月他就发现苗头不对。
一是他的货一直摆在货架上,没有人推销,走得很慢。
二是超市结账周期太长,公司没有资金周转。
无奈之下,他又去找那帮“弱智”借钱。
但这次大家怕他不懂经营,还不起债,不敢再借给他。
到了第四月,他连公司的房租都交不起,只得把公司关掉。
结果那帮“弱智”马上登门讨债,把他这个“爷爷”活活逼成“孙子”。
他请他们宽限几日,说你们放心,我一成功就把钱连本带利还你们。
那帮“弱智”却非要他马上还钱,说你又没钱做推广,货都卖不出去,怎么成功?
他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只得找亲戚东挪西凑填上这个窟窿。
此后,他回原单位找领导,说想回去上班。
领导说,我这不是菜园子,哪能想来就来。
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去一家私营企业打工。
后来他老婆不愿跟他受穷,跟着别人跑了。
——本来一出励志剧,最后变成一闹剧。所以,没钱的人追求成功一定是顶风行船,火中取栗,容易翻船,容易伤到自己,一定不能想当然。
❷
还有一个朋友,姓孙,是个农民工。
前几年在沿海某服装厂打工。
有了一点积蓄后,不愿再在外地漂泊,回老家在县城菜市场卖鱼。后来又回村租了一片山林,开始种植药材。
头两年茶园产量低,茶叶销路窄,没有挣到钱,请不起工人。
他和老婆拿起锄头,亲自去茶园锄草,施肥,亲自背起喷雾器打农药。
坚持几年,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学会一些茶叶推销技巧,渐渐打开销路,有了不错的收入。
再后来,他的茶园扩大经营规模,又增办茶厂,招了不少当地人,还招了一批大学生,成了当地政府扶持的知名企业。他自己也成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各种社会荣誉纷纷落到他头上。
所以说,一个人想成功没有错,但是在没有钱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把身段放低,亲自去赚第一桶金,不能光靠借。因为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光有钱不行,得有相匹配的技术和能力,而这只能通过实践去获得。
不信试着观察一下你身边的成功人士,有几个不是这样一步步做大的。